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缲丝歌赏析

缲丝歌

明末清初 · 王邦畿
东方白云月欲光,西窗美人思欲长。
思欲长,忧丝短,年年缲丝丝不断。
不断丝,断何时。
雁落水,箭落地,一年一度眠蚕死。
绮罗轻薄陌上春,风光谁念缲丝人。

鉴赏

这首《缲丝歌》描绘了古代女子在纺纱织布时的辛劳与情感的交织。开篇“东方白云月欲光,西窗美人思欲长”,以东方的云彩和即将升起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思绪绵延不绝。接着,“思欲长,忧丝短”巧妙地将情感的深邃与物质的有限对比,凸显了女子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

“年年缲丝丝不断”一句,不仅展现了女子日复一日的劳作,也隐喻了生命的循环与无尽。而“不断丝,断何时”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矛盾感,既赞美了女子坚韧不拔的精神,又流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雁落水,箭落地,一年一度眠蚕死”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雁过留痕、箭坠无声以及蚕眠后生命终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强化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最后,“绮罗轻薄陌上春,风光谁念缲丝人”将繁华与辛劳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与敬意。在这春色满园的季节里,那些辛勤纺纱的女子却鲜有人记得她们的付出与牺牲,这句诗深刻揭示了社会对劳动者的忽视与不公。

整体而言,《缲丝歌》通过对女子纺纱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漠视,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