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明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每愁仲夏多溽暑,更逢今岁少南风。
身无台榭可独处,眼到山川便不同。
直从月令高明处,参透中庸问学功。
虚静若能超物外,炎凉何必介胸中。
身无台榭可独处,眼到山川便不同。
直从月令高明处,参透中庸问学功。
虚静若能超物外,炎凉何必介胸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愁:忧虑。仲夏:夏季的中间月份,通常指六月。
溽暑:湿热的天气。
南风:来自南方的风,通常带来凉爽。
台榭:古代的高台建筑。
独处:单独待在某个地方。
山川:山河。
月令:农历中的时节划分。
中庸:儒家经典,主张适度和平衡。
虚静:心境空灵、平静。
超物外:超越世俗,达到超脱的状态。
炎凉:炎热和寒冷,比喻世态人情的冷暖。
翻译
每当忧虑夏天湿热难耐,今年又碰上南风稀少。没有亭台楼阁能独自避暑,眼前山水景色却因此各异。
直接从节气的变化中领悟,深入研究中庸之道的学问。
如果内心能保持虚静超然,外界的冷暖何必放在心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元初诗人陆文圭所作的《居高明》。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仲夏时节湿热气候的忧虑,以及今年南风较少带来的不便。他感叹自己没有高台深宅可以避暑,但即使身处平凡,看到山水景色也能使心境有所改变。诗人进一步提出,通过深入理解自然规律和中庸之道,可以在精神上超越世俗,达到内心的清凉。最后,他强调了通过内心虚静,可以超脱于外界的炎凉,不必过于执着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整首诗寓含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哲思,体现出其超然物外的境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