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刘秀才归河内赏析

刘秀才归河内

宋 · 梅尧臣
君家太行下,应复近苏门。
河气知寒早,岚烟觉暮昏。
犬鸣林外火,笛响月中村。
久作山阳客,逢人为寄言。

拼音版原文

jūnjiātàixíngxiàyìngjìnmén

zhīhánzǎolányānjuéhūn

quǎnmínglínwàihuǒxiǎngzhōngyuècūn

jiǔzuòshānyángféngrénwèiyán

注释

君家:您的家。
太行下:太行山脚下。
苏门:古代地名,这里指靠近的地方。
河气:黄河附近的水汽。
岚烟:山间的雾霭。
犬鸣:狗叫声。
林外火:比喻夜晚的灯火。
笛响:笛子的声音。
月:月亮。
山阳:地名,古代山的南面。
客:旅居者。
逢人:遇到人。
寄言:托人传递信息。

翻译

您的家在太行山脚下,应该离苏门不远。
黄河附近的气候知道冬天来得早,山间的雾霭让人分辨早晚。
夜晚,树林外狗的叫声像是起了火,月光下的村庄传来笛声。
我长久以来都是山阳这个地方的客人,遇到人就托他们带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刘秀才归河内》,描绘了刘秀才回归家乡太行山下的情景。首句“君家太行下,应复近苏门”点出刘秀才的居所位置,暗示其与名胜之地苏门相近,富有诗意。

接下来的两句“河气知寒早,岚烟觉暮昏”,通过自然景象展现当地气候特点,河水的寒气和山间的岚烟变化,体现出季节的转换和时光的流转。

“犬鸣林外火,笛响月中村”描绘了一幅乡村夜晚的画面,犬吠声和月夜笛声交织,营造出宁静而温馨的氛围,展现了山村生活的质朴与和谐。

最后两句“久作山阳客,逢人为寄言”,表达了诗人对刘秀才长期在外漂泊的感慨,以及对他的关心,希望他能将此情此景转告给他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山间田园生活,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