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骤至霆奔龙挂可骇
宋 · 范成大
隤云暧前驱,连鼓讧后殿。
骎骎失高丘,扰扰暗古县。
白龙起幽蛰,黑雾佐神变。
盆倾耳双聩,斗暗目四眩。
帆重腹逾饱,橹润鸣更健。
圆漪晕雨点,溅滴走波面。
伶俜愁孤鸳,飐闪乱饥燕。
麦老枕水卧,秧稚与风战。
牛蹊岌城沉,蚁隧汹瓴建。
水车竞施行,岁事敢休宴。
咿哑啸簧鸣,轣辘连锁转。
骈头立妇子,列舍望宗伴。
东枯骇西溃,寸涸惊尺淀。
嗟余岂能贤,与彼亦何辨。
扁舟风露熟,半世江湖遍。
不知忧稼穑,但解加餐饭。
遥怜老农苦,敢厌游子倦。
骎骎失高丘,扰扰暗古县。
白龙起幽蛰,黑雾佐神变。
盆倾耳双聩,斗暗目四眩。
帆重腹逾饱,橹润鸣更健。
圆漪晕雨点,溅滴走波面。
伶俜愁孤鸳,飐闪乱饥燕。
麦老枕水卧,秧稚与风战。
牛蹊岌城沉,蚁隧汹瓴建。
水车竞施行,岁事敢休宴。
咿哑啸簧鸣,轣辘连锁转。
骈头立妇子,列舍望宗伴。
东枯骇西溃,寸涸惊尺淀。
嗟余岂能贤,与彼亦何辨。
扁舟风露熟,半世江湖遍。
不知忧稼穑,但解加餐饭。
遥怜老农苦,敢厌游子倦。
注释
隤:低垂。暧:遮蔽。
骎骎:疾驰。
扰扰:纷乱。
幽蛰:沉睡。
神变:神力变化。
耳双聩:震耳欲聋。
目四眩:头晕目眩。
帆重:船帆沉重。
腹逾饱:如饱腹。
伶俜:孤独。
麦老:麦穗老去。
蚁隧:蚁穴。
水车:灌溉工具。
游子:在外游子。
翻译
乌云低垂遮蔽前行道路,密集鼓声震动后宫殿。骏马疾驰失去高山视野,纷乱中淹没古老城镇。
白龙从沉睡中苏醒,黑暗雾气助神力变幻。
如同巨盆倾倒,震耳欲聋;视线模糊,头晕目眩。
船帆沉重如饱腹,船桨湿润声音更响亮。
圆圆涟漪围绕雨点,水花飞溅在波面上。
孤独鸳鸯愁绪满怀,饥饿的燕子翅膀乱颤。
麦穗老去枕水而眠,秧苗幼小与风对抗。
牛蹄踏过城墙下沉,蚁穴洪水般涌动。
水车竞相转动灌溉,农事繁忙不敢懈怠。
嘈杂的笛声和铃声响起,车辆轮轴滚动不断。
妇人孩子并肩站立,村民望着同伴的家。
东边干涸西边泛滥,点滴之水惊动大片田地。
我怎能比得上农夫贤明,又怎能分辨彼此差异。
小舟在风雨中漂泊,半生江湖已遍历。
我不知忧虑农事艰辛,只知道添饱自己的饭碗。
远望老农辛劳,怎敢嫌弃游子疲倦。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骤至霆奔龙挂可骇》描绘了夏日舟行途中遭遇暴雨的场景。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乌云压境、雷电交加的震撼画面,如“隤云暧前驱,连鼓讧后殿”,形象地刻画出大雨来临的紧迫感。诗人运用“白龙起幽蛰,黑雾佐神变”象征着雷霆万钧的力量,以及“帆重腹逾饱,橹润鸣更健”的细节,展现出风雨中的舟行之艰。
接下来,诗人以“伶俜愁孤鸳,飐闪乱饥燕”形容雨中生物的慌乱,而“麦老枕水卧,秧稚与风战”则寓言了农作物在风雨中的挣扎。自然界的动荡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牛蹊岌城沉,蚁隧汹瓴建”到“水车竞施行,岁事敢休宴”,反映出农事的繁忙和对丰收的期待。
诗的尾句“遥怜老农苦,敢厌游子倦”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深同情,以及对自己未能亲身参与农事的自省。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