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感旧篇答苏子川赏析

感旧篇答苏子川

明 · 黎民表
识君忆自公车日,倾盖论心若胶漆。
长杨羽猎挥毫赋,上兰歌舞联镳出。
自馀风月尝邀致,兴来每过苏端室。
华阳骏骨知在否,乐生高台未萧瑟。
先帝乘龙去不返,小臣江汉扶衰疾。
君亦南浮入会稽,欲寻台岭营芝术。
当时席上几才人,世路艰虞各相失。
罗裳钿翠为谁骄,邻笛哀伤事非一。
岂知日月重昭洗,明堂再睹成周礼。
更衣正叶鸣鸡奏,趋朝不待铜龙启。
颇闻濒海销锋镝,复传宫中罢角抵。
否往泰来理则然,感时抚事空流涕。
管鲍交情今已无,骊黄过眼终难眯。
怜君日侍上方羞,笑余累索长安米。
风云腾踏当奈何,火色鸢肩犹旅邸。

鉴赏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感旧篇答苏子川》是一首怀旧赠友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友情的追忆和对时局变迁的感慨。首句“识君忆自公车日”,回忆起与苏子川相识之初,两人意气相投,如同胶漆般紧密。接着描述了昔日宫廷生活的繁华,如长杨宫的游猎赋诗,上兰苑的歌舞相伴。

诗人感叹,自那时起,风月之约虽常有,但人事已非,“兴来每过苏端室”已成为过去,昔日的豪情不再。他询问朋友是否还记得华阳骏马,以及乐生高台的盛况,暗示时光流转,人事沧桑。

“先帝乘龙去不返”暗指明亡,自己在江汉间扶持衰病,而苏子川也南下会稽寻求仙术。诗人感慨世路艰难,人才凋零,昔日的才子佳人如今各自飘零。“罗裳钿翠为谁骄”表达对往昔繁华的怀念,笛声哀伤,令人感伤。

然而,诗人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岂知日月重昭洗,明堂再睹成周礼”,意味着新的王朝建立,礼仪制度得以恢复。他描绘了新朝的气象,如朝会的庄重和勤政的景象,与旧日的衰败形成对比。

最后,诗人感叹友谊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起伏,“管鲍交情今已无”,暗示了世事无常,而自己在京城的生活艰辛,只能靠求取粮食度日。面对风云变幻,他感到无奈,但仍寄希望于未来,以“火色鸢肩犹旅邸”象征自己仍在漂泊之中。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旧日友情的怀念,又有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丰富的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