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东坡韵二首(其二)
宋 · 文及翁
身满华严法界中,香厨底事感天童。
那知本觉从何觉,才悟真空自不空。
若有相时元说梦,到无言处却收功。
一钩月上星三点,汝向西床我面东。
那知本觉从何觉,才悟真空自不空。
若有相时元说梦,到无言处却收功。
一钩月上星三点,汝向西床我面东。
注释
华严法界:佛教中的宇宙观,象征无尽的智慧和佛法世界。天童:可能指天神或修行有成的孩子,这里象征着神圣的存在。
本觉:佛教中指人的原始觉悟或真我。
真空:佛教术语,指超越一切现象的绝对真理。
元说梦:比喻在有所表达时,人们往往迷失在幻象中。
西床:古代中国习俗,西床常指客房或供客人休息的地方。
我面东:诗人描述自己与对方相对的方向,可能暗示着某种空间或心境上的对比。
翻译
我身处华严法界的广大世界中,为何会触动天界的童子呢?谁能告诉我,最初的觉醒是从何处开始的?一旦领悟到真空的本质,其实它并不空缺。
当有所表达时,我们其实是在做梦;到了无需言语的地方,才是真正的修行成就。
月亮如弯钩,星辰点点,你面对西方,我则面向东方。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文及翁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体验。从鉴赏角度看,这是一首融合佛理与生活情感的佳作。
"身满华严法界中,香厨底事感天童。"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华严宗教义中寻求自我修行的境况,通过参与寺庙中的香火活动,体验到与佛陀之间的精神联系。
"那知本觉从何觉,才悟真空自不空。"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真理和宇宙本质的思考,以及对禅宗中“真空”概念的理解。通过个人修行,他体会到了“真空”的深奥。
"若有相时元说梦,到无言处却收功。"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世间万象皆如梦幻的认识,以及在达到禅定无言之境时,对心灵修为所取得成就的总结。
"一钩月上星三点,汝向西床我面东。"
最后两句则是对夜晚独处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境,同时也可能隐喻着与友人的情谊和分别后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佛理、生活细节以及个人修行体验,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