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渑池道中(其一)赏析

渑池道中(其一)

明 · 杨爵
西风落日满尘埃,秦赵功名余草莱。
廉弱蔺强皆国士,自能羞上会盟台。

鉴赏

这首诗《渑池道中(其一)》由明代诗人杨爵所作,通过描绘西风、落日与尘埃的景象,以及对历史人物廉颇和蔺相如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与人格价值的深刻思考。

首句“西风落日满尘埃”以自然景象开篇,西风劲吹,落日余晖洒在满地尘埃之上,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深沉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次句“秦赵功名余草莱”则将视角转向历史,提到战国时期的秦赵两国争雄的历史背景,这里的“功名”不仅指两国之间的战争与征服,更暗含了对功名利禄的反思,指出这些所谓的“功名”最终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微不足道之物。

接着,“廉弱蔺强皆国士”一句,诗人直接点出了历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廉颇虽为武将,但其忠诚与勇猛;蔺相如则以其智谋和外交才能著称。诗人在这里将二人并提,强调了他们作为“国士”的独特价值,并且通过“皆”字,表明了对这两位历史人物共同品质的认同。

最后,“自能羞上会盟台”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认为,真正的“国士”不会仅仅满足于表面上的荣誉与地位,而是能够超越功名,展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这里的“会盟台”可能指的是历史上两国会面议和的场所,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超越狭隘利益、追求更高道德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功名与人格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越世俗追求高尚品质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