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韵刘友鹤端午三首(其一)赏析

次韵刘友鹤端午三首(其一)

宋 · 高斯得
昔经屈原坂,寒湍下悲鸣。
又渡汨罗江,洐记曾输诚。
慨彼幽乱国,成此湘累名。
彫胡不受腻,淆予膳膏腥。
离骚二十五,往往言其清。
招汝千载后,来乎不来灵。

注释

昔经:从前。
屈原坂:指屈原曾经走过的山坡。
寒湍:寒冷的急流。
汨罗江:楚国河流,与屈原投江自尽有关。
洐记:流传的记载。
湘累:屈原的别称,意为湘水之囚。
腻:油腻。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
千载后:千年之后。
灵:指屈原的灵魂或精神。

翻译

从前走过屈原坡,寒冷的急流发出悲伤的响声。
又渡过了汨罗江,这里曾记载我忠诚的誓言。
感叹那个混乱而动荡的国家,使我有了湘水之囚的名声。
粗糙的雕胡草不接受油腻,我的饭菜只剩下腥味。
《离骚》共有二十五篇,常常表达我的清白和高洁。
千年之后召唤你,你是否会回应,我的灵魂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斯得的《次韵刘友鹤端午三首(其一)》。诗中,诗人回忆了屈原曾在屈原坂和汨罗江的经历,表达了对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深深敬仰。他感慨屈原身处乱世,却忠诚不渝,因此被贬为“湘累”,其作品《离骚》中的清词丽句,至今仍令人怀念。最后,诗人向屈原的灵魂发出召唤,询问他在千载之后是否能感受到后人的祭祀与敬仰。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屈原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