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道士归南岳
唐 · 张乔
千峰隔湘水,迢遰挂帆归。
扫月眠苍壁,和云著褐衣。
洞虚悬溜滴,径狭长松围。
只恐相寻日,人间旧识稀。
扫月眠苍壁,和云著褐衣。
洞虚悬溜滴,径狭长松围。
只恐相寻日,人间旧识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千峰:众多的山峰。隔:隔着,分隔。
湘水:湘江之水。
迢遰:遥远、漫长。
挂帆:扬起船帆航行。
归:归去,返回。
扫月:扫过月亮,此处指夜晚行动。
眠:沉睡。
苍壁:青翠或苍老的石壁。
和云:伴随云雾,与云雾共处。
著:穿着。
褐衣:褐色的衣服。
洞虚:空旷深远的洞穴。
悬溜滴:悬挂着的水滴,指洞顶滴水。
径狭:小路狭窄。
长松:高大的松树。
围:环绕,包围。
只恐:只怕,恐怕。
相寻:互相寻找,此处指再次寻访。
日:时候,日期。
人间:人世间,现实社会。
旧识:旧时相识的人。
稀:稀少,罕见。
翻译
千座山峰隔着湘江水,遥远的行程中扬帆归乡。扫过明月沉睡在苍翠石壁旁,与飘渺云雾共披褐色衣裳。
深邃的洞穴中悬挂着滴水声,狭窄的小径被参天松树环绕。
只怕再寻访此地时,人世间已鲜有旧相识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侣辞别的画面,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首句“千峰隔湘水”即设定了一个遥远的南岳山脉之景,千峰如剑直指云霄,湘江则是通往仙乡的一道天然屏障。
接着,“迢遰挂帆归”表达了李道士乘风破浪、返归故土的决心与行动。"迢遴"一词既表现了归途的悠长,也寓意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而“挂帆归”则是对其志向和信念的写照。
第三句“扫月眠苍壁”、“和云著褐衣”,则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李道士在山中与自然为伴,甚至能与月亮共寝,与浮动的云朵相依,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洞虚悬溜滴”、“径狭长松围”,则是对南岳山脉之美的一种描绘。“洞虚”指的是空旷幽深的洞穴,“溜滴”形容溪流潺潺之声,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声音的感受与欣赏。而“径狭长松围”则勾勒出一条幽静蜿蜒的小径,四周被苍郁的松林所环绕。
最后,“只恐相寻日,人间旧识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远去后的不舍与惆怅。诗人担心在未来的日子里,再次寻访李道士的机会将会变得更加稀少,因为“人间”往往是变幻莫测,旧友旧情也可能随风而逝。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同时,它也流露出了一种对即将离别之人的深情怀念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