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猫燕行赏析

猫燕行

宋 · 俞德邻
燕飞画梁猫越屋,飞走性殊岂相毒。
饥猫攫燕欲何为,燕比他禽况无肉。
可怜乳燕未出巢,探头伺乳声嘲嘲。
母去不归子饥饿,柔而害物嘻汝猫。
汝猫不仁燕何罪,我思里人为心痗。
父逃官逋母系官,悍吏催钱夜打门。
一朝母作沟中瘠,三女一子家四壁。
官司株逮尚不休,诸孤骈首为累囚。
传闻诏书复逃户,日夜茕茕望其父。
父存父殁竟不知,此冤此苦苏何时。
皇天覆帱均四海,人灵万物为物宰。
民之无禄天荐瘥,况此微物知奈何。
呼童屑米哺乳燕,一夜哀伤泪如线。

鉴赏

这首诗《猫燕行》由宋代诗人俞德邻创作,通过描绘猫与燕子之间的冲突,巧妙地融入了对社会底层百姓生活艰辛的深刻同情和对不公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的开篇以“燕飞画梁猫越屋”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燕子在屋檐下飞舞,猫则在屋顶上跃动,两种生物的活动形成鲜明对比。接着,“飞走性殊岂相毒”一句,点明了它们本性并无恶意,却因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的争夺而产生冲突。

“饥猫攫燕欲何为,燕比他禽况无肉”揭示了猫之所以攻击燕子的原因——饥饿。燕子作为小型鸟类,对于猫而言是可口的食物,但在自然界中,它们并非同类间的天敌,而是因生存压力而产生了冲突。

“可怜乳燕未出巢,探头伺乳声嘲嘲”描绘了小燕子尚未离开巢穴,只能通过叫声来寻找母亲的情景,充满了无助与期待。这不仅展现了燕子的脆弱,也暗示了人类社会中弱者面对强者的无力感。

“母去不归子饥饿,柔而害物嘻汝猫”表达了对猫行为的道德批判,指出其虽出于本能,但伤害了无辜的小生命,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

接下来,诗人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父逃官逋母系官”这一情节,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官员贪污腐败、百姓生活困苦的现实。父母因逃避官府追捕而分离,母亲甚至被关押,孩子们被迫承受家庭破碎的痛苦。

“一朝母作沟中瘠,三女一子家四壁”描述了母亲去世后,家庭陷入绝境,只剩下四个孩子,家徒四壁的凄凉景象。这不仅是对个人悲剧的描写,也是对当时社会不公现象的控诉。

“官司株逮尚不休,诸孤骈首为累囚”进一步揭露了官府对逃亡者的残酷追捕,使得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孩子们被迫成为囚犯,处境更加悲惨。

最后,“传闻诏书复逃户,日夜茕茕望其父”表达了人们对恢复逃亡户政策的期盼,希望政府能够关注并解决底层百姓的困境。然而,“父存父殁竟不知,此冤此苦苏何时”则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强调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的难度。

整首诗通过猫与燕子的冲突,巧妙地融入了对社会底层百姓生活艰辛的同情和对不公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