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竹
元 · 王士熙
萧萧江上竹,依依遍山麓。
晨霞屑明金,夕月拥寒玉。
梢梢绿凤翼,叶叶青鸾足。
深丛疑立壁,高节折垂纛。
荒凉含雨露,历乱同草木。
不求笋煮羹,不求椽架屋。
褰条作长笛,吹我平调曲。
晨霞屑明金,夕月拥寒玉。
梢梢绿凤翼,叶叶青鸾足。
深丛疑立壁,高节折垂纛。
荒凉含雨露,历乱同草木。
不求笋煮羹,不求椽架屋。
褰条作长笛,吹我平调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竹林的生动景象与诗人对其独特的情感投射。开篇“萧萧江上竹,依依遍山麓”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竹子在江边和山脚下的生长状态,赋予了竹子一种温柔而坚韧的生命力。接着,“晨霞屑明金,夕月拥寒玉”通过晨光与月色的对比,展现了竹子在不同时间下的美丽姿态,金色的晨光与寒白的月色,为竹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光辉。
“梢梢绿凤翼,叶叶青鸾足”运用比喻手法,将竹梢比作绿色的凤翼,竹叶比作青色的鸾足,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形态之美。而“深丛疑立壁,高节折垂纛”则进一步展示了竹子的挺拔与坚韧,即使在深密的竹丛中也如同峭壁般屹立,高高的节节仿佛是垂下的纛旗,象征着竹子的不屈精神。
“荒凉含雨露,历乱同草木”描绘了竹子在荒凉环境中依然保持生机,与周围的草木一同承受风雨,展现出竹子的顽强生命力。最后,“不求笋煮羹,不求椽架屋”表达了竹子不求人利用其产物的淡泊情怀,更愿意以自己的方式生长,为自然增添一份静谧与和谐。“褰条作长笛,吹我平调曲”则是诗人借物抒情,想象着用竹条制作长笛,吹奏出平和的乐曲,表达了对竹子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边竹林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竹子坚韧、淡泊品质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