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七)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粼粼非石亦非沙,天作涟漪水作霞。
不畏江寒频濯足,中流羡杀白莲花。
不畏江寒频濯足,中流羡杀白莲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江行的壮丽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交融。
首句“粼粼非石亦非沙”,以“粼粼”二字描绘水面波光粼粼的动态美,同时巧妙地暗示这不是普通的石头或沙粒,而是大自然的杰作。接着,“天作涟漪水作霞”一句,将天空与水面的倒影巧妙结合,形成一幅天水相连、霞光映照的画面,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不畏江寒频濯足”,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欣赏,即便面对江水的寒冷,也愿意沉浸其中,感受这份清凉与宁静。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最后一句“中流羡杀白莲花”,诗人站在江心,看着水中盛开的白莲花,不禁心生羡慕。这里的“羡杀”并非嫉妒之意,而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白莲花在水中绽放,既象征着高洁与纯净,也寓意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