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诵维摩诘品作妙伽它赞四首(其四)
情波无端极,苾刍伤自促。
但弘法苑慈,藉佛摄神足。
一济解脱津,永宴净茵蓐。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濂创作的《持诵维摩诘品作妙伽它赞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人以佛教经典《维摩诘经》为背景,表达了对佛法修行的理解和感悟。诗中“染著悉尘根”形象地描绘了世俗烦恼对心灵的沾染,“新故相因续”则揭示了修行过程中旧习与新悟的交替。接下来的“情波无端极,苾刍伤自促”表达了情感波澜的无尽以及修行者自我约束的紧迫感。
诗人强调了佛法的慈悲与力量,通过“但弘法苑慈,藉佛摄神足”来倡导弘扬佛法的慈悲精神,以佛法的力量净化心灵。“一济解脱津,永宴净茵蓐”则寓意通过佛法的引导,能够渡过生死苦海,达到永恒的清净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佛法修行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词语解释
尘根的意思:佛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根尘相接,便产生六识,导致种种烦恼。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诗:“尘根久未洗,希霑垂露光。” 唐 王维 《为人祭李舍人文》:“旷无浄染,顿离尘根。”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六:“不浄尘根多懊恼,转移恩怨太分明。”...
端极的意思:极致;底蕴。 宋 叶适 《沉元诚墓志铭》:“博书瓌传,皆究端极;曲文短句,亦中程律。”...
法苑的意思:佛教语。指佛法所在之处。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法苑称嘉 柰 ,慈园羡修 竹 。” 唐 知玄 《答僧澈》诗:“观君法苑思冲虚,使我真乘刃有餘。”...
弘法的意思:佛教语。谓弘扬流通佛法。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遯。”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 慧远 虽遁迹 庐山 ,而孜孜为道,务在弘法。”...
解脱的意思:[释义](1) (动)佛教用语;摆脱苦恼;得到自在。 (2) (动)摆脱。解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作谓语) (3) (动)开脱。解脱罪行。(作谓语) [构成]动补式:解〈脱 [同义]摆脱、开脱、逃脱...
神足的意思:(1).神足通。佛教六通之一。指游涉往来非常自在的神通力量。 晋 法显 《佛国记》:“我是女人,何由得先见佛?即以神足,化作转轮圣王,最前礼佛。”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明律·释僧璩》:“ 璩 案律文有四因缘得现神足:一断疑网,二破邪见,三除憍慢,四成功德定。”参见“ 六通 ”。(2).犹高足。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道潜》:“凡此诸人,皆 潜 之神足。”(3).神灵般的脚步。形容行走快速。 汉 应瑒 《驰射赋》:“驊騮激骋;神足奔越。终节三驱,矢不虚发。”...
无端的意思:[释义](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构成]动宾式:无|端 [例句]他总是无端猜疑。(作状语)...
相因的意思:(1).相袭;相承。《史记·酷吏列传》:“二千石繫者新故相因,不减百餘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国初宰相权重,臺諫侍从,莫敢议己,至 韩琦 、 范仲淹 始空贤者而争之,天下议论,相因而起。”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史》:“惟八书十志, 迁 固 相因,作者沿波,递相撰述。”(2).相关;相互依托。 唐 元稹 《莺莺传》:“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 宋 曾巩 《洪范传》:“﹝貌、言、视、听、思﹞五者,思所以为主於内,而用四事为外者也;至於四者,则皆自为用而不相因。” 明 谢榛 ...
新故的意思:(1).新与旧。《韩非子·五蠹》:“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踰。” 晋 孙绰 《<兰亭集>后序》:“往復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復陈矣。” 明 夏完淳 《班婕妤咏扇》诗:“彩色固不移,君心有新故。”(2).指新来的人与故有的人。《北史·魏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彫弊, 延明 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3).指新交与故友。 唐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相逢半新故,取别随薄厚。”...
茵蓐的意思:见“ 茵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