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不饮酒二十首(其七)赏析

不饮酒二十首(其七)

明 · 释函是
居山三十年,蔬食不过午。
腾腾无所为,于世复何补。
一食已足多,岂敢更奢取。
年迈愧躬耕,赖有同道侣。
兀坐尝思过,勉此安心处。
惺惺尚不堪,悠然见前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他居住在山中已有三十年之久,以素食为主,生活简朴至极,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从不奢求更多。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腾腾无所为”,形容他的生活状态悠闲自在,没有过多的欲望和追求。“于世复何补”,则表达了他对社会贡献的自我反思,似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世界并无太大影响,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年迈愧躬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或许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应该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这里可能暗含着对自己过去生活方式的反省。“赖有同道侣”,庆幸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共同度过这段简朴而充实的时光。

“兀坐尝思过”,在静坐时常常反思自己的过错,这表明他有着深刻的内省意识。“勉此安心处”,努力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惺惺尚不堪”,即使如此清醒自省,仍感力不从心,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自嘲的情绪。“悠然见前古”,在悠然自得中回望历史,或许是在寻找心灵的慰藉或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位僧人的生活细节和内心独白,展现了其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对物质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蕴含了对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