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风月
宋 · 朱继芳
我登沧浪亭,复歌沧浪曲。
歌竟复长歌,杳杳山水绿。
天风吹散发,山月照濯足。
为谢独醒人,渔家酒初熟。
歌竟复长歌,杳杳山水绿。
天风吹散发,山月照濯足。
为谢独醒人,渔家酒初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我:诗人自己。沧浪亭:一个地名,可能有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
复:再次。
歌:唱歌。
曲:歌曲。
竟:完毕,结束。
杳杳:深远,幽静。
山水绿:青山绿水。
天风:自然界的清风。
发:头发。
濯足:洗脚。
谢:致意,感谢。
独醒人:指超脱世俗,保持清醒的人。
渔家:居住在水边的人,可能指渔民。
酒初熟:酒刚刚酿好。
翻译
我登上沧浪亭,再次唱起沧浪曲。歌唱完毕再长吟,山水之间一片翠绿深沉。
清风从天而降,山月洒下银光,照亮我的洗脚处。
特以此向独醒之人致意,渔家的酒正好酿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景,表现了诗人登临高处,对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所产生的情感和思考。诗人朱继芳以沧浪亭为背景,将个人的情感与大自然融合,展现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我登沧浪亭,复歌沧浪曲。”开篇即设定了场景,诗人站在沧浪亭上,再次吟唱着那首沧浪之曲。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致敬,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
“歌竟复长歌,杳杳山水绿。”歌声结束后,又开始了新的长歌,山水间充满了一片生机与活力。这里的“杳杳”形容了山水间郁郁葱葱的景象,“绿”色则是生命力的象征。
“天风吹散发,山月照濯足。”天风轻拂过诗人的头发,而远处的山月洒在诗人湿润的脚上。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为谢独醒人,渔家酒初熟。”最后,诗人提到要为谢灵运这位独自清醒的人而饮用的渔家酒已经酝酿初熟。这不仅是对前贤的致敬,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于自然、生活和文学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寄托。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