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雨中刘生从庐山见访,喜赋
算卧雨相如,伤秋宋玉,忽展愁怀。
幽斋。
下尘凝榻,况留人丛桂也将开。
别后诗篇几许,烦君一一推敲。
清才。
眼底谁侪。
松谡谡,绝氛埃。
正乍别匡庐,下山双屐,犹带莓苔。
徘徊。
咏招隐士,误佳游鼙鼓动江隈。
欲补前时俊约,明朝试访琴台。
词语解释
愁怀的意思:忧伤的心怀。 宋 张辑 《谒金门·花自落》词:“睡起愁怀何处著?无风花自落。”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怎能彀可情人消受锦幄凤凰衾,把愁怀都打撇在玉枕鸳鸯帐。”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二:“江上的暮色更足引动人的愁怀。”...
颠风的意思:(1).暴风;狂风。 唐 元稹 《人道短》诗:“颠风暴雨电雷狂,晴被阴暗,月夺日光。” 宋 陆游 《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俄顷行三百馀里遂抵雁翅浦》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清 曹寅 《观打鱼歌》:“不愁瀺灂随潮长,只怕颠风吹五两。”(2).疯癫,颠狂。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富童谮非》:“忘却困穷,不记当初梗跡萍踪,纔得提携便弄颠风。”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逢箫玉》:“情理不堪容,弄颠风,将咱覷得忒没用。”...
断渡的意思:停渡;禁渡。 宋 苏轼 《大风留金山两日》诗:“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 宋 惠洪 《冷斋夜话·梦中作诗》:“三月七日,偶与 莹中 济 湘江 ,是日大风,当断渡。” 宋 陆游 《南唐书·胡则传》:“使者至 独树浦 ,大风断渡。”...
氛埃的意思:(1).污浊之气;尘埃。《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南朝 梁 沉约 《应王中丞思远咏月》:“月华临静夜,夜静灭氛埃。” 唐 杜甫 《渼陂行》:“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 明 宋濂 《抱瓮子传》:“非惟人随流水而逝,异日凌霄之崇搆皆荡为氛埃。”(2).借指尘世或俗念。 宋 陆游 《严君平卜台》诗:“先生久已蜕氛埃,道上犹传旧卜臺。” 宋 陆游 《夜思》诗:“簿领沉迷无日了,试凭诗思洗氛埃。”(3).比喻战乱。 北周 庾信 《商调曲》:“君臣一体,可以静氛埃;得...
鼓动的意思:[释义](动)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 [构成]动补式:鼓〈动 [例句]他鼓动群众;发动罢市。(作谓语)...
过江的意思:(1).过 长江 。特指 西晋 和 北宋 王室东渡事。《晋书·王导传》:“过 江 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 新亭 饮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过 江 初,拜官,舆饰供饌。”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自过 江 来,或有思京饌者,命倣傚製造,终不如意。”(2).指代 东晋 。 清 沉德潜 《<古诗源>例言》:“ 越石 景纯 ,联鑣接軫;过 江 末季,挺生 陶公 。” 清 王士禛 《读史杂感》诗之一:“过 江 名义共推 袁 , 宋 室孤臣念愍孙。”...
几许的意思:[释义](数)〈书〉多少。 [构成]偏正式:几(许 [例句]空度时光不知几许。(作宾语)...
江隈的意思:江水曲折处。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之四:“睿心重离析,歧路清江隈。” 唐 刘禹锡 《浪淘沙》词之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匡庐的意思:指 江西 的 庐山 。相传 殷 周 之际有 匡俗 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 寻阳 南有 九江 ,东合为 大江 ” 刘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远 《庐山记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记》:“ 匡庐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吴国伦 《鄱阳湖》诗:“欲向 匡庐 卧白云, 宫亭 水色昼氤氲。” 鲁迅 《热风·估<学衡>》:“ 匡庐 峨眉 ,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
莓苔的意思:青苔。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 苏舜钦 《寄守坚觉初二僧》诗:“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访寻。” 明 李瀚 《光孝寺访唐佛》诗:“一径莓苔寒瑟瑟,千年灯火坐萧萧。”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
明朝的意思:◎ 明朝 míngzhāo[tomorrow] 〈方〉∶明天...
徘徊的意思:◎ 徘徊 páihuái(1) [hang about;pace up and down]∶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他在街上徘徊(2) [hesitate]∶比喻犹豫不决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3) [teeter on]∶危险常顾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鼙鼓的意思:小鼓和大鼓。古代军所用;古代乐队也用。《周礼·春官·锺师》:“掌鼙鼓縵乐。”《吕氏春秋·古乐》:“ 有倕 作为鼙鼓鐘磬。”《六韬·兵徵》:“金鐸之声扬以清,鼙鼓之声宛以鸣。”《汉书·史丹传》:“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六:“臣闻柷敔希声,以谐金石之和;鼙鼓疏击,以节繁絃之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清 王韬 《瀛壖杂志》:“拔发骑龙望斾旌,经年鼙鼓未休兵。” 陈毅 《寄耿星同志》诗:“黑 ...
前时的意思:从前,以前。《史记·项羽本纪》:“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 前时少年,勇於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宋 晏几道 《踏莎行》词:“雪尽寒轻,月斜烟重,清懽犹计前时共。” 潘漠华 《雨点》:“站在门口探头向房内一看,前时那个伙计迎身出来。”...
琴台的意思:(1).作为弹琴场所的一种高而平的建筑物。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宴私移烛饮,游赏藉琴臺。”(2).安放琴的座垫。(3).台名。在 四川 成都 浣花溪 畔,相传为 汉 司马相如 弹琴之所。 北周 庾信 《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龙飞剑匣,鹤别 琴臺 。” 倪璠 注:“《益州记》曰:‘ 司马相如 宅在州西 笮桥 北百步许。’ 李膺 曰:‘市桥西二百里,得 相如 旧宅。今按 梅安寺 南有 琴臺 。’” 唐 岑参 《司马相如琴台》诗:“ 相如 琴臺 古,人去臺亦空。” 唐 杜甫...
清才的意思:(1).卓越的才能。 唐 刘禹锡 《裴相公大学士见示因命追作》诗:“不与王侯与词客,知轻富贵重清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闺咏》:“只有东邻 鱼 家 惠兰 义妹,清才掇露,藻思霞蒸,每有所作,不在奴家之下。” 欧阳予倩 《孔雀东南飞》第四场:“你敦厚温柔多文采,诗书织锦显清才。”(2).品行高洁的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太傅府有三才: 刘庆孙 长才, 潘阳仲 大才, 裴景声 清才。”...
人丛的意思:◎ 人丛 réncóng[crowd of people] 聚集在一起的很多人...
伤秋的意思:悲秋,对秋景而伤感。 唐 韩愈 《祖席·秋字》诗:“ 淮南 悲木落,而我亦伤秋。” 唐 卢纶 《秋夜同畅当宿藏公院》诗:“风萤方喜夜,露槿已伤秋。”...
诗篇的意思:[释义](1) (名)基本义:诗(总称)。这些诗篇写得很动人。(作主语) (2) (名)比喻生动而有意义的故事、文章等。 [构成]偏正式:诗(篇 [例句]这是光辉的诗篇。(作宾语)...
时俊的意思:当代或当时的贤俊。《魏书·王遵业传》:“ 遵业 兄弟,并交游时俊,乃为当时所美。”《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 苏勗 ﹞於是大开馆舍,广延时俊。”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太宗皇帝 ﹞连闢礼闈,收採时俊。”...
宋玉的意思:战国 时 楚 人,辞赋家。或称是 屈原 弟子,曾为 楚顷襄王 大夫。其流传作品,以《九辩》最为可信。《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故后人常以 宋玉 为悲秋悯志的代表人物。又传说其人才高貌美,遂亦为美男子的代称。 唐 张鷟 《游仙窟》:“华容婀娜,天上无儔;玉体逶迤,人间少匹。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 韩娥 宋玉 ,见则愁生; 絳树 青琴 ,对之羞死。” 宋 周邦彦 《红罗袄·秋悲》词:“ 楚 客忆江蘺,算 宋玉 未必为秋悲。” 明 陈所闻 《闺思》曲之一:“销魂鶯燕偏拖逗...
谡谡的意思:◎ 谡谡 sùsù(1) [tall and straight]∶形容挺劲有力;挺拔谡谡长松(2) [wind sound]∶象声词。形容风声呼呼作响谡谡风来...
推敲的意思:[释义](动)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想说,用“敲”字好。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的字句,反复琢磨。 [构成]并列式:推+敲 [同义]斟酌...
下山的意思:◎ 下山 xiàshān(1) [go down the hill]∶从山上走向山下(2) [(of the sun) set]∶太阳西下太阳还没下山,我们就干完了◎ 下山 xiàshān[(of coal mining)slant roadway] 地下采矿时挖掘的没有直通地面出口的倾斜巷道,主要用来由下向上运送矿石...
下尘的意思:(1).谦词。犹下风。《战国策·楚策二》:“三十餘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 鲍彪 注:“凡人相趋则有尘,战亦有尘。不敢与 齐 抗,故言下。”(2).比喻随从的地位。《好逑传》第十三回:“晚生寒贱下士,实不识台鼎桃夭大义。但奉 过老先生 差委而来,不过聊充红叶青鸞之下尘,原不足为重轻。” 王闿运 《为罗运使勋上曾总督书》:“窃闻古之论知遇者,不必蒙便蕃之惠,受显擢之誉,然后诵鸿恩,称私荣,以长託于下尘也。”(3).谓凡庸,尘俗。《红楼梦》第五回:“而且 宝釵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 黛玉 孤高自许,目无下...
相如的意思:相同;相类。《墨子·备城门》:“﹝门﹞广八尺,为之两相如。” 孙诒让 间诂:“谓门左右两扇同度。”《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厥土之膏,亩价一金,田田相如。” 李贤 注:“相如,言地皆沃美相类也。”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一出:“总祗道,男和女,不相如。难道真个俺巾幗辈便於时无补。”...
眼底的意思:◎ 眼底 yǎndǐ(1) [the bottoms of eyes]∶用某种器械通过瞳孔所能观察到的眼内构造。如: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乳头等(2) [right before one’s eyes]∶眼前;眼里登楼一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一一的意思:◎ 一一 yīyī[one by one;one after another]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一一检查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隐士的意思:◎ 隐士 yǐnshì[hermit;recluse] 隐居不做官的人魏有隐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招隐的意思:(1).征召隐居者出仕。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明 杨慎 《春兴》诗:“难教迟暮从招隐,拟把生涯学醉歌。” 清 周亮工 《与王启伯总戎》诗:“ 小山 有赋人招隐,大树无心世任看。”(2).招人归隐。 唐 骆宾王 《酬思玄上人林泉》诗:“闻君招隐地,髣髴 武陵 春。” 明 薛蕙 《草堂》诗:“珍重故人招隐意,草堂南郭可淹留。” 清 杨承宪 《三姝媚》词:“拂拂空香,引访秋骚客,来歌招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