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元驭宗伯留赏菊忽有紫牡丹一株异而赋之赏析

元驭宗伯留赏菊忽有紫牡丹一株异而赋之

明 · 王世贞
学士银鱼焚不迟,居然陶令傍东篱。
谁云晚节无三友,忽许天香借一枝。
赐紫独应夸彩服,配黄双可荐金卮。
知公大是春秋笔,能遣风光并此时。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元驭宗伯留赏菊忽有紫牡丹一株异而赋之》。诗中描绘了学士银鱼焚不迟的情景,与陶渊明的隐逸生活相呼应,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人以“居然陶令傍东篱”一句,巧妙地将自己与陶渊明联系起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着,“谁云晚节无三友,忽许天香借一枝”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菊花和牡丹赋予了生命,暗示了即使在晚年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这里的“三友”指的是古人常提到的松、竹、梅,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精神。

“赐紫独应夸彩服,配黄双可荐金卮”则进一步描绘了赏花宴饮的场景,通过“赐紫”、“彩服”、“黄”、“金卮”等词语,展现了奢华与雅致并存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赞美。

最后,“知公大是春秋笔,能遣风光并此时”两句,既是对元驭宗伯的赞誉,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珍惜当下美好时刻的感慨。这里“春秋笔”是一个典故,原指孔子修订《春秋》时,通过微言大义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后泛指文笔精炼、寓意深远的文章。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元驭宗伯才华的肯定,并希望他能在赏花之时,也能留下传世之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赏花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美好时光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学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