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寺晚归
宋 · 李新
远意难随燕燕归,故园春冷杏花稀。
虚名自古双蜗角,别业从来一钓矶。
已后无人能立雪,他年知子可传衣。
结庐薄有西山地,更遣何人赋式微。
虚名自古双蜗角,别业从来一钓矶。
已后无人能立雪,他年知子可传衣。
结庐薄有西山地,更遣何人赋式微。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远意:深情厚意。燕燕:形容燕子成群。
归:回归。
故园:故乡。
春冷:春天寒冷。
杏花稀:杏花稀疏。
虚名:空洞的名声。
蜗角:比喻极小的空间或事物。
别业:别墅。
钓矶:垂钓的地方。
立雪:古代学子尊敬师长,寒冬中在雪中站立听讲。
子:你。
可:可能。
传衣:传授衣钵,指继承事业或学问。
结庐:建造房屋。
薄有:仅有的。
西山地:西山的土地。
赋式微:引用《诗经·式微》表达隐居之意。
翻译
远方的情意难以随着燕子回归,故乡的春天寒冷杏花稀疏。虚名自古以来就像蜗牛角般微小,别墅从来只是垂钓之地。
今后恐怕无人能像程门立雪那样求学,将来或许知道你能够传承衣钵。
我所建的小屋只拥有西山的一片土地,又该让谁来吟咏那《式微》之诗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淡泊的心境,诗人在回忆往事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某些美好事物传承的期待。
"远意难随燕燕归,故园春冷杏花稀。" 这两句通过燕子的归来和故园中稀疏的杏花,勾勒出一种时光流逝、难以挽留的情感。燕子往返于远方,象征着岁月的更迭,而杏花的冷清则暗示了故土的凋零和记忆的淡化。
"虚名自古双蜗角,别业从来一钓矶。" 这里诗人提到“虚名”和“别业”,表面上看似在谈论世间的浮华与功业,但实则是在反思个人生命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蜗角和钓矶,都是隐喻,用以比喻那些不为外界所注意却又真实存在的事物。
"已后无人能立雪,他年知子可传衣。" 这两句转向对未来的展望。“立雪”通常是描述才华横溢的高峰,而“传衣”则象征着文化和智慧的传承。诗人表达了对未来某种精神遗产能够得到延续的希望。
"结庐薄有西山地,更遣何人赋式微。"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自己的居所位于西山脚下,并询问是否还需要有人去寻找那些微妙的美好来表达。这既是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满足,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和艺术追求的体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过往记忆的回顾和对未来传承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怀旧情深,同时又充满希望和文化自信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