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择之
凉秋幸非遥,归计无已遽。
向来文字间,讲论有平素。
及兹共王事,益得君佳处。
几微独深窥,圭角本不露。
岂期寂寞滨,获此友朋助。
吾邦虽云僻,山水足奇趣。
更期休沐晨,相与穷杖屦。
匆匆何少悰,咄咄出别语。
君怀负丞恩,行矣当及戍。
我亦念归欤,霜天收栗芋。
后会未可期,往事屡回顾。
赠言复何有,独以此道故。
寥寥千载前,达者同一路。
所趋固绝尘,所履无虚步。
临深觉居高,仰止有馀慕。
要须学沧溟,汇此百川注。
他年傥相忆,访我城南圃。
无使岁月深,永思编简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触热:冒着炎热。归计:归期。
讲论:交流讨论。
王事:朝廷事务。
圭角:比喻人的锋芒。
寂寞滨:偏远的地方。
丞恩:丞相的恩惠或期望。
霜天:秋季。
达者:通达的人。
绝尘:超越尘世。
虚步:空虚的脚步,指没有实际意义的行为。
沧溟:大海。
城南圃:城南的园林。
编简:书籍、信件。
蠹:蛀虫,这里指书籍被虫蛀。
翻译
你千里迢迢而来,却要冒着炎热离去。秋意渐凉,归期并非遥不可及,但计划似乎突然变得紧迫。
往常在文字中交流,我们平素就有深厚的讨论。
如今共同参与王事,更加欣赏你的才华。
你细微之处深藏不露,棱角分明却不显露。
没想到在这寂寞之地,能得到你的友情助力。
虽然我们的国家偏远,但山水之间充满奇趣。
期待休假清晨,一起漫步山林。
为何如此匆忙,说出离别的言语。
你背负着丞相的期望,行将启程戍守边疆。
我也思念归乡,秋日收获栗芋的季节。
未来何时再聚,只能回首过往。
赠言无多,只因这共同的道路。
古人千年之前,也有相似的追求。
我们追求卓越,每一步都坚实无比。
面对深渊,我感到居高临下,对你充满敬仰。
要学大海,汇聚百川之力。
若你日后想起,来找我在城南的园子。
不要让时光流逝太深,永远怀念这些书信的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栋的作品,名为《送陈择之》。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
“君能千里来,乃作触热去。”开篇即点出了朋友之间的情谊,如同烈日下的烤热一般,虽然离别在即,但彼此间的感情却如同烈日般炙热。接着,“凉秋幸非遥,归计无已遽。”表明了秋天的凉爽并没有使得远行变得更为遥远,而朋友对于归期的考虑也是游刃有余,不必急于一时。
“向来文字间,讲论有平素。”诗人提到他们之间的文字交流和讨论,如同往日一般平静而深厚。紧接着,“及兹共王事,益得君佳处。”则表达了在共同为国事忙碌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朋友的美好之处。
“几微独深窥,圭角本不露。”这里诗人用比喻的手法,说明自己对于朋友才华的认识是深入而独到的,就如同圭角虽然锋利却并不外露一般。下句,“岂期寂寞滨,获此友朋助。”表达了在寂寞孤独之时,有幸遇到这样的朋友,那份喜悦便如同滨涯之水,源远流长。
“吾邦虽云僻,山水足奇趣。”诗人提到自己的家乡虽然偏僻,却因山水的美而充满了奇妙的乐趣。紧接着,“更期休沐晨,相与穷杖屦。”表达了希望在清晨的露珠中,与朋友一同漫步于山林之间,享受那份恬静与自然。
“匆匆何少悰,咄咄出别语。”这里诗人感慨时间的流逝,如同匆忙之客一般,而对朋友的别离,则如同发出不舍的声音。下句,“君怀负丞恩,行矣当及戍。”则是对朋友深藏着的恩情和即将到来的行期表示了关切。
“我亦念归欤,霜天收栗芋。”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归去的思念,就如同在霜冷的天气中收获稻谷一样自然而然。紧接着,“后会未可期,往事屡回顾。”则是对未来重逢的渴望,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反复追忆。
“赠言复何有,独以此道故。”这里诗人感叹在送别之际,再无其他赠言,只有这份深情厚谊足以表达一切。下句,“寥寥千载前,达者同一路。”则是对那些能够理解和共鸣的人,虽然时间长久,但他们的心灵却如同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所趋固绝尘,所履无虚步。”诗人表明自己追寻的脚步坚定而不留尘埃,每一步都踏实而没有虚度。紧接着,“临深觉居高,仰止有馀慕。”则是说当面对深邃之处时,才意识到自己的立足点其实很高,而仰望的时候总带有一丝留恋。
“要须学沧溟,汇此百川注。”这里诗人提出要学习像沧海、溟河一样的胸怀广阔,将所有的河流汇聚起来。下句,“他年傥相忆,访我城南圃。”则是对未来某一年的美好回忆,以及朋友可能会来访自己位于城南的园圃。
“无使岁月深,永思编简蠹。”最后,诗人希望不要让时光流逝得太过深刻,而是要将这份思念像编织一样,把它缠绕在心头,不断地反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