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葛蕴
宋 · 曾巩
我初未识子,已知子能文。
春风吹我衣,暮召入九阍。
众中得子辞,默许非他人。
方将引飞黄,使出万马群。
差之在须臾,气沮不复论。
大明临万物,我亦傍车尘。
相逢扶桑侧,一揖意自亲。
屈子果由我,相示以无言。
同行千步廊,揽辔金马门。
归来客舍中,未及还往频。
东舟载子去,千里不逡巡。
今者坐瓯越,相望若参辰。
忽有海上使,问我及墙藩。
得子百篇作,读之为忻忻。
大章已逸发,小章更清新。
远去笔墨畦,徒识斧凿痕。
想当经营初,落纸有如神。
勉哉不自止,直可窥灵均。
我老未厌此,持誇希代珍。
朝吟忘日昃,暮吟忘日曛。
发声欲荐子,自笑不足云。
春风吹我衣,暮召入九阍。
众中得子辞,默许非他人。
方将引飞黄,使出万马群。
差之在须臾,气沮不复论。
大明临万物,我亦傍车尘。
相逢扶桑侧,一揖意自亲。
屈子果由我,相示以无言。
同行千步廊,揽辔金马门。
归来客舍中,未及还往频。
东舟载子去,千里不逡巡。
今者坐瓯越,相望若参辰。
忽有海上使,问我及墙藩。
得子百篇作,读之为忻忻。
大章已逸发,小章更清新。
远去笔墨畦,徒识斧凿痕。
想当经营初,落纸有如神。
勉哉不自止,直可窥灵均。
我老未厌此,持誇希代珍。
朝吟忘日昃,暮吟忘日曛。
发声欲荐子,自笑不足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识:认识。文:文章、才情。
九阍:皇宫的九重门。
辞:诗辞、作品。
飞黄:骏马,比喻才华出众。
气沮:沮丧、灰心。
大明:明亮的阳光,也可指皇帝。
车尘:比喻地位低微。
扶桑:神话中的太阳升起之地,此处象征东方。
灵均:屈原的字,这里指代杰出的诗人。
希代珍:稀世珍宝。
日昃:太阳偏西,下午时分。
日曛:太阳西下,黄昏。
翻译
我初次遇见你,就知道你能写文章。春风轻拂我衣,傍晚时分你被召入皇宫。
在众人中听到你的诗辞,我默默认可,不是别人能做到。
正要让你引领才华横溢,如同飞黄腾达,超越万马群。
只差一步,但遗憾的是,你的才华被忽视,不再讨论。
大光明照世间万物,我也只是车尘旁的一人。
在扶桑边相遇,一拜之间,心意亲近。
屈原如果真由我引荐,会无声地展示你的才华。
一同走过千步长廊,手握缰绳在金马门前。
回到客舍,还未及频繁往来。
东行的船带你离去,千里行程毫不犹豫。
如今我在瓯越,与你相隔遥远,如参辰星宿般遥不可及。
忽然有使者从海上来,询问关于你的消息。
读到你的上百篇文章,心中欣喜。
你的大作已超凡脱俗,小作更是新颖清新。
你的笔墨才华,超越了匠人的痕迹。
想象你在创作之初,落笔犹如神助。
努力不止,足以媲美古代的文学巨匠灵均。
我虽年迈,却仍沉醉于此,视你为稀世珍宝。
清晨吟诵忘却时间,傍晚吟诵直至黄昏。
我想推荐你,却又自嘲无法言表你的才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答葛蕴》,通过对友人葛蕴才华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首句“我初未识子,已知子能文”表达了对葛蕴早年就展现的文采的惊叹。接着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如“春风吹我衣,暮召入九阍”,描绘了葛蕴的才华被认可的过程。
诗人感慨“差之在须臾,气沮不复论”,惋惜因一时错过机会而未能更好地提携。然而,他们仍保持着亲密关系,“相逢扶桑侧,一揖意自亲”。曾巩认为葛蕴如同屈原般才华横溢,他的作品“大章已逸发,小章更清新”,显示出超凡的艺术造诣。
诗人鼓励葛蕴继续努力,“勉哉不自止,直可窥灵均”,并表示自己对葛蕴作品的喜爱,“朝吟忘日昃,暮吟忘日曛”。最后,他表达出对葛蕴未来的期待,希望他的才华能在文学界独树一帜,成为时代的瑰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文学艺术的热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