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古杭感事(其二)赏析

古杭感事(其二)

宋 · 王镃
入北銮舆竟不回,衔花辇路长苍苔。
九重禁地为僧舍,六代园陵变劫灰。
宋国衣冠春草绿,赵宫珠翠野花开。
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

注释

銮舆:皇帝的车驾。
衔花:形容道路两旁装饰有鲜花。
禁地:皇宫深处,不允许普通人进入的地方。
六代园陵:指多个朝代的皇家陵墓。
奸臣:指背叛国家、陷害忠良的臣子。
误国:导致国家衰败的行为。

翻译

皇帝的车驾进入北方却未能返回,曾经的鲜花装饰的道路如今长满了青苔。
深宫禁苑变成了僧人的居所,历代皇家陵寝化为了灰烬。
宋国贵族的遗迹春草茂盛,赵宫昔日的繁华如珠翠般散落在野外。
虽然国家的兴衰都是天意,但灾祸却是由于奸臣误国造成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镃的《古杭感事(其二)》,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往昔兴亡、历史沧桑的深切感慨。

"入北銮舆竟不回,衔花辇路长苍苔。" 这两句从景物着笔,通过对废弃车马和长满苔苔的道路描写,表达了历史的荒凉与往昔繁华已逝的感慨。

"九重禁地为僧舍,六代园陵变劫灰。" 这两句则直接指向历史的沧桑变化,九重宫阙如今成了僧侣居住的地方,而历经战火洗礼的皇家园陵已化作尘埃。

"宋国衣冠春草绿,赵宫珠翠野花开。" 这两句通过对宋国、赵宫现状的描绘,表现了历史的轮回和自然界生命力的持续,尽管人间王朝更迭,但大自然依旧生机勃勃。

"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感叹,认为国家兴衰乃天命所定,但灾难往往源于人为的恶行和奸臣误国,这种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古迹的感怀,更通过对历史兴衰规律的思考,揭示了历史发展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