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二十四)赏析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二十四)

元末明初 · 张昱
旂常万乘缀旒旓,玉瓘升坛藉白茅。
前月太常班卤簿,安排法驾事南郊。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中国古代皇家礼仪中的一个场景。"旂常万乘缀旒旓"描绘了华贵的仪仗,旗帜众多,旒旓(旒为旗竿上的装饰,旓为飘带)繁复,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盛大。"玉瓘升坛藉白茅"中,"玉瓘"可能指的是祭祀时使用的玉器,"藉白茅"则是以洁净的白茅草铺垫,显示仪式的神圣与庄重。

"前月太常班卤簿"写的是在前一个月,太常寺(负责宗庙礼仪的官署)已经按照规矩排列好了卤簿(皇帝出行的仪仗队列),准备迎接重要的南郊祭天活动。"安排法驾事南郊"则点明了这次活动是皇帝前往南郊举行郊祭,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皇家祭祀活动的宏大场面和严谨程序,体现了对皇家礼制的尊重和对国家盛典的敬畏之情。

词语解释

安排的意思:[释义](1) (动)基本义: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安置;多指具体事。 (2) (动)规划、改造(山河)。 [构成]并列式:安+排 [例句]安排工作。(作谓语)安排很周全。(作主语)作了安排。(作宾语)安排的事项。(作定语)[同义]部置、布置、支配...

白茅的意思:(1).亦作“ 白茆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故名。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诸侯,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之土。《易·大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孔颖达 疏:“洁白之茅。”《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高亨 注:“白茅,一种草,洁白柔滑,古人常用它包裹肉类。”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锡君玄土,苴以白茅。” 唐 岑参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长风吹白茆,野火烧枯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叶皆...

常班的意思:犹常列。《南齐书·高帝纪上》:“礼絶常班,宠冠羣辟。”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二表》:“祚开山河,兼金曡组,爵侈常班,宠溢前达。” 唐 杨炯 《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勑书吊赠,礼越常班。”...

法驾的意思:天子车驾的一种。天子的卤簿分大驾、法驾、小驾三种,其仪卫之繁简各有不同。《史记·吕太后本纪》:“迺奉天子法驾,迎 代王 於邸。” 裴駰 集解引 蔡邕 曰:“天子有大驾、小驾、法驾。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时副车,皆驾四马,侍中参乘,属车三十六乘。” 唐 沉佺期 《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迴。”...

卤簿的意思: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出行之目的不同,仪式亦各别。自 汉 以后亦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 唐 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 汉 蔡邕 《独断》卷下:“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晋书·赵王伦传》:“ 惠帝 乘云母车,卤簿数百人。”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四:“ 唐 人谓卤,櫓也,甲楯之别名。凡兵卫以甲楯居外为前导,捍蔽其先后,皆著之簿籍,故曰‘卤簿’。因举 南朝 御史中丞、 建康 令皆有‘卤簿’,为君臣通称,二字别无义,此説为差近。”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梁孝王 名 武 , 文帝 ...

南郊的意思:(1).都邑南面的地区。《书·甘誓》:“ 启 与 有扈 战于 甘 之野。” 孔颖达 疏引 汉 马融 云:“ 甘 , 有扈 南郊地名。” 唐 李庾 《西都赋》:“ 隋苑 广袤,罝笼 南山 ,占地万顷,不为人间, 齐门 失耕,禽游兽闲,代谢物移,繚垣不完。此南郊之事也。”(2).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礼记·月令》:“﹝孟夏之月﹞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穀梁传·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为之緇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於南郊。”《明史·英宗后记》:“五年春正...

前月的意思:◎ 前月 qiányuè[month before last] 上个月前月浮梁卖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太常的意思:◎ 太常 tàicháng[an offical who controls ritual,god of land and god of grains] 官名,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 献之太常。——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万乘的意思:◎ 万乘 wànshèng(1) [chariot]∶车辆(2) [emperor]∶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故称天子为“万乘”使敌万乘。——《韩非子·五蠹》致万乘之势。——汉· 贾谊《过秦论》...

缀旒的意思:亦作“ 缀斿 ”。亦作“ 缀游 ”。1.犹表率。《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 毛 传:“缀,表;旒,章也。” 郑玄 笺:“缀,犹结也;旒,旌旗之垂者也。” 马瑞辰 通释:“古者以旗致民,即是以旗旒为表,故《诗》缀旒并言,以喻 汤 为下国表则也。”《魏书·礼志四》:“非所以仪刑万国,缀旒四海。” 宋 王安石 《后殿朝次偶题》诗:“百年文物士优游,万国今方似缀旒。”(2).比喻君主为臣下挟持,大权旁落。《汉书·五行志下之下》:“ 董仲舒 、 刘向 以为先是 晋 为 鸡泽 之会,诸侯盟,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