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题临江同知问流民事迹赏析

题临江同知问流民事迹

元 · 揭傒斯
江北流民七十口,三十馀年在江表。
朋凶结恶四百馀,白刃差差历村保。
崩腾所向如投空,白昼攫金都市中。
顷由南昌入丰邑,反赂守者为先容。
长官坐堂寇入室,妻子莫逃况金帛。
岂无乡民敢相敌,长官一挥翻辟易。
临江贰守廉且武,手缚其渠散其伍。
岂惟乡民得按堵,邻境闻之皆鼓舞。
其渠在狱伍四归,天府上功民俗熙。
乃知一念敬厥职,万事至难皆可为。
人民社稷我所有,安得坐视如鸡狗。
人在鸡狗犹爱之,民社岂在鸡狗后,请君看取临江守。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揭傒斯的《题临江同知问流民事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社会图景,展现了地方官员在面对社会动荡时的果敢与智慧。

诗中首先描述了流民的悲惨生活,他们历经三十多年漂泊于江南,饱受朋党凶恶的侵扰。接着,诗人通过“崩腾所向如投空”、“白昼攫金都市中”等形象化的描写,揭示了流民生活的艰难和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昌至丰邑的流民却因贿赂而被引入险境,长官的无能使得流民及其财产遭受威胁。

转折点出现在临江的两位官员身上,他们既廉洁又勇敢,成功地制服了流民的首领,并解散了其余成员。这一行动不仅保护了当地居民免受流民的侵害,也使得邻近地区为之振奋,表现出民众对正义的渴望和对官员能力的认可。

最后,诗人通过“一念敬厥职”、“万事至难皆可为”等语句,强调了官员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诗人以“人在鸡狗犹爱之,民社岂在鸡狗后”为喻,表达了对人民与国家关系的深刻理解,即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

整首诗通过具体事件的叙述,展现了元代社会的复杂性,同时也赞扬了地方官员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诗中的语言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