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午坐二首(其一)赏析

午坐二首(其一)

明 · 石宝
圣主恩如雨,群芳尽及时。
愧无投李报,愁诵伐檀诗。
庖廪供清坐,冠裳列近司。
浅卑朝海岳,惟有寸心知。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石宝所作的《午坐二首(其一)》。诗中以“圣主恩如雨”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君主恩泽如同春雨般普降,滋润万物,喻指君主对臣民的关怀与恩惠。接着,“群芳尽及时”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群臣比作百花,都在君主的恩泽下适时绽放,表达了臣子们在君主庇护下的繁荣景象。

“愧无投李报”,诗人自谦之词,表达了自己虽深受君主恩泽,却难以回报的愧疚之情。这里的“投李报桃”出自《左传》,原意为以礼相待,此处借指以实际行动回报君主的恩情,但诗人自感力不从心,只能以诗句表达内心的感激与歉意。

“愁诵伐檀诗”,引用《诗经·国风·魏风·伐檀》中的典故,原诗描述了伐木工人劳苦而不得温饱的情景,这里诗人借用此典,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高位,但内心忧虑,担心辜负了君主的信任和期望。

“庖廪供清坐”,“庖”指厨房,“廪”指粮仓,这两句描绘了君主提供的丰盛食物和充足粮食,让诗人得以在清静的环境中思考和生活,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物质生活的关照。

“冠裳列近司”,“冠裳”指官服,“近司”指接近君主的职位,这句话表明诗人身居要职,受到君主的重用和信任。

最后,“浅卑朝海岳,惟有寸心知”,诗人自谦地位虽高,但内心深处的谦卑之情只有自己知晓。这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与敬畏,也透露出对自己能力有限的自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君主恩泽的感激、自我反省的谦卑以及对自身职责的深刻认识,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远的作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