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华姜诗
明末清初 · 王鸣雷
上山种青松,大海多北风。
良人虽云好,安能远相从。
夫子为我言,五年客秦中。
得偶曰华姜,大家其仪容。
华姜为孟光,华夫为梁鸿。
一日念母老,母老在海东。
母老儿在家,菽水亦得供。
今君远万里,何能承欢同。
妾愿从君归,事姑永房帏。
但看江水长,誓志不相违。
夫何洁羹饭,一旦泉下亏。
姑生妇归喜,妇死姑何依。
丈夫不得志,万事皆已非。
女子解爱才,感激知音稀。
上山种青松,松下鹤高飞。
良人虽云好,安能远相从。
夫子为我言,五年客秦中。
得偶曰华姜,大家其仪容。
华姜为孟光,华夫为梁鸿。
一日念母老,母老在海东。
母老儿在家,菽水亦得供。
今君远万里,何能承欢同。
妾愿从君归,事姑永房帏。
但看江水长,誓志不相违。
夫何洁羹饭,一旦泉下亏。
姑生妇归喜,妇死姑何依。
丈夫不得志,万事皆已非。
女子解爱才,感激知音稀。
上山种青松,松下鹤高飞。
鉴赏
这首挽诗《上山种青松》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深情思念与对家庭责任的担当。诗中通过“上山种青松”这一形象的比喻,既展现了女子的坚韧与毅力,也暗示了她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同时,“大海多北风”一句则象征着丈夫远离家乡、身处异地的艰难处境。
“良人虽云好,安能远相从。”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情与无奈,虽然丈夫对她很好,但因距离遥远,无法常伴左右。接着,诗人通过引用孟光和梁鸿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得偶曰华姜,大家其仪容”,女子嫁给了一个品德高尚、仪态大方的丈夫,这为她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诗中的转折点在于“母老在海东”,揭示了女子面对的家庭困境——母亲年迈,需要照顾。尽管如此,女子依然坚持“菽水亦得供”,表示即使条件艰苦,也会尽力满足母亲的需求。这种孝顺与责任感令人动容。
接下来,“今君远万里,何能承欢同”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与担忧,面对丈夫远在他乡,无法共同照顾家庭的现实,女子内心充满了矛盾与痛苦。她渴望能够陪伴在丈夫身边,共同承担生活的重担。
“妾愿从君归,事姑永房帏”是女子对未来的愿望,她希望与丈夫团聚,共同照顾年迈的母亲,过上安定的生活。然而,诗中最后两句“但看江水长,誓志不相违”又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决绝,暗示了女子可能面临的命运——丈夫的早逝,使得她只能独自面对生活的挑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女子在面对家庭责任与个人情感冲突时的复杂心理,以及对爱情与亲情的深刻理解。诗中蕴含的深情与坚韧,是对传统美德的颂扬,也是对人性光辉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