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二僧见拙庵老人
宋 · 释居简
道契圣天子,年高王老师。
恶声人不喜,拙处佛犹疑。
未委闻名后,何如觌面时。
欲言言不及,落赚自然知。
恶声人不喜,拙处佛犹疑。
未委闻名后,何如觌面时。
欲言言不及,落赚自然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的《送二僧见拙庵老人》。诗中以送别两位僧人去拜见拙庵老人为背景,通过描绘僧人的性格特点和与老人见面时的情景,表达了对老人智慧和德行的敬仰之情。
首句“道契圣天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老人比作圣明的君主,暗示其道德和智慧的崇高。接着,“年高王老师”进一步强调老人的年长和在道德上的权威地位。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老人的卓越品质。
“恶声人不喜,拙处佛犹疑”两句,通过反衬手法,表现了老人的宽容和慈悲。即使面对恶言恶语,他也不以为意;对于自己的不足之处,他也能保持谦虚,如同佛祖般自省。这种高尚的品德令人钦佩。
“未委闻名后,何如觌面时”则表达了对与老人直接接触的期待和向往。在听说老人的大名之后,人们更希望有机会亲眼见到他的风采,亲身感受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最后,“欲言言不及,落赚自然知”两句,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老人深邃思想的敬畏。即使想表达对老人的敬仰之情,却难以找到恰当的话语,这正说明了老人思想的高深莫测,让人感到既敬且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位僧人与拙庵老人见面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老人的高尚品德和深邃智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老人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