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次中双庙感事赏析

和次中双庙感事

宋 · 苏颂
天宝黎民困贼庭,杞城睢社势相形。
四公百战期歼虏,数载重围不启扃。
当日捐躯全土境,至今遗貌载丹青。
行人安得侵松槚,樵采从来禁有刑。

拼音版原文

tiānbǎomínkùnzéitíngchéngsuīshèshìxiāngxíng

gōngbǎizhànjiānshùzǎizhòngwéijiōng

dāngjuānquánjìngzhìjīnmàozǎidānqīng

xíngrénānqīnsōngjiǎqiáocǎicóngláijìnyǒuxíng

注释

天宝:唐玄宗年号。
贼庭:贼寇占据的朝廷。
杞城:地名,此处代指战场。
睢社:地名,此处也代指战场。
四公:指四位忠臣。
歼虏:消灭敌人。
重围:严密包围。
捐躯:献出生命。
土境:国土。
丹青:绘画。
行人:路人。
松槚:松树和槚树,常用于指代坟墓。
樵采:砍柴。
禁有刑:禁止的行为。

翻译

天宝年间百姓深受贼寇之苦,杞县和睢社两地形势严峻。
四位忠臣历经百战期望消灭敌虏,多年重围之下仍坚守不破。
他们当日舍身保全了国土,如今的画像仍被铭记在丹青之中。
行人怎能侵犯他们的陵墓,砍伐松槚自古以来就是禁止的行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所作的《和次中双庙感事》。诗中描述了唐朝天宝年间,人民深受贼寇之苦,杞城和睢社等地形势严峻,英勇的将领们历经百战,期望能彻底消灭敌人。然而,战争持续多年,包围圈始终未能打破。诗中提及的"四公"可能指的是有功的将领,他们为了国家和百姓,不惜牺牲自己,其形象被后人铭记在画作或历史记载中。诗人感慨,行人不应侵犯他们的陵墓,砍伐松槚是有违礼制的行为。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与对和平的向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