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羊城社集诸公诗成寄示并索赋赋此答和
明末清初 · 王邦畿
屋角黄莺竟日啼,竹枝高处柳枝低。
风流大雅还开社,山泽遗民亦寄题。
草色绿深春已暮,梨花白尽叶初齐。
城西古寺无多路,惆怅东风惜马蹄。
风流大雅还开社,山泽遗民亦寄题。
草色绿深春已暮,梨花白尽叶初齐。
城西古寺无多路,惆怅东风惜马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羊城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感慨。首联“屋角黄莺竟日啼,竹枝高处柳枝低”以黄莺的鸣叫与竹柳的姿态,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黄莺的啼声贯穿整个白日,竹枝高扬,柳枝低垂,动静结合,展现了春天的活力。
颔联“风流大雅还开社,山泽遗民亦寄题”则转向人文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于文人雅集的向往与赞赏。在风雅的聚会中,不仅有风流才子的参与,还有隐居山泽的遗民也借诗题抒发情感,体现了社会各阶层对文化生活的共同追求。
颈联“草色绿深春已暮,梨花白尽叶初齐”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观的变化,通过“绿深”与“白尽”的对比,暗示春天即将消逝,而“叶初齐”则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展现出自然界循环往复的规律与生命的顽强。
尾联“城西古寺无多路,惆怅东风惜马蹄”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尽管前往城西古寺的道路不多,但诗人的心中却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不舍与怀念,尤其是对东风的“惜”,更是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诗意与哲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文人雅集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