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兰陵怀古赏析

兰陵怀古

明 · 薛瑄
早发郯子国,午至兰陵邑。
兰陵久已荒,禾黍带荆棘。
惟有古寺存,径入林影密。
老僧知我来,出门远候立。
下马问往事,为我指遗迹。
苍茫古城东,墓有荀卿石。
我欲往寻之,还为野水隔。
忆昔周室卑,蛮荆凌上国。
兹邑乃其疆,人物殊烜赫。
寂寞千载馀,浮云空古色。
如何当日贤,重有逃䜛责。
只今文字存,尚为人指摘。
鞭马舍之去,极目远天碧。

鉴赏

这首《兰陵怀古》由明代诗人薛瑄所作,通过对兰陵历史的追思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沉思考。

诗开篇即描绘了清晨出发,中午抵达兰陵的情景,随后笔锋一转,描述了兰陵的荒凉景象,昔日繁华之地如今满目荆棘,仅存的古寺掩映在密林之中。接着,诗人遇见了一位年迈的僧人,他热情地接待了诗人,并引领他参观古迹,讲述了这里的历史故事。

诗人特别提到了荀子的墓石,表达了想要探访的意愿,但被周围的自然环境所阻隔。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变迁巧妙融合,引出了对过去辉煌与现今荒凉对比的感慨。

接下来,诗人回顾了周室衰微、蛮荆崛起的时代背景,指出兰陵曾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疆域,人物繁盛,声名显赫。然而,千年之后,这里只剩下一片苍茫与空寂,只有浮云见证了往日的荣光。

诗人对古代贤者的命运进行了反思,表达了对“逃䜛责”现象的思考,即古代贤者在面对困境时选择逃避责任,这一行为在后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最后,诗人以“鞭马舍之去,极目远天碧”结束,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奈与感慨,也寄托了对未来希望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独特洞察,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