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墩二首(其二)
宋 · 王安石
谢公陈迹自难追,山月淮云祗往时。
一去可怜终不返,暮年垂泪对桓伊。
一去可怜终不返,暮年垂泪对桓伊。
注释
谢公:指东晋名臣谢安,以其风雅著称。陈迹:过去的遗迹或事迹。
淮云:淮河上的云彩,象征远方或逝去的时光。
垂泪:流泪,表达哀伤或怀念之情。
桓伊:东晋音乐家,曾为谢安演奏《梅花三弄》。
翻译
谢公的往事难以追寻,只有山月淮云记录着旧时。他离去后无法回头,晚年只能含泪面对桓伊的琴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谢安墩二首·其二》。诗人在此通过对历史人物谢安所遗留下来的陈迹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易逝和英雄不再的感慨。
"谢公陈迹自难追"一句中,“谢公”指的是东晋名将谢安,而“陈迹”则是指他过去所留下的痕迹或遗址。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人物难以追寻的无奈和敬仰之情。
"山月淮云祗往时"一句,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自然景象,其中“山月”、“淮云”都是用来喻指时间流逝的意象。这里的“祗”字意味着久远和过去,“往时”则是指历史的长河。
"一去可怜终不返"这句诗表达了对于过往美好时光无法再现的哀伤和无奈。诗人通过“一去不可复返”的意象,强调了时间流逝的不可逆转性。
最后,“暮年垂泪对桓伊”一句,则是诗人在晚年时,对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桓伊(即桓温)所留下的遗迹,不禁潸然泪下。这里的“垂泪”表达了诗人的哀痛之情,而“暮年”则是对自己生命走到尽头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英雄不再、时光易逝以及个人的生命有限等主题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