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步过田家有述赏析

步过田家有述

明 · 杨士奇
联步营南门,偶寻野人庐。
庐舍类南土,缭垣树扶疏。
初柳扬青条,杏萼亦已舒。
皤皤舍下叟,迎客近门枢。
客问何乡人,理生今焉如。
跽答家徐州,始来十五馀。
生男皆壮夫,有孙亦跄趋。
大男荷戈殳,众男务菑畬。
公私昔少事,温饱常晏居。
老身就衰颓,官长日侵渔。
去年旱复潦,所穫瓶盎储。
何以备家食,指顾屋南隅。
园畦五六亩,果木百十株。
折李接桃根,为力勤亦劬。
三岁结李实,累累蕃且腴。
盈筐易斗粟,足给朝夕需。
言已意自得,闻之亦惭余。
机巧予所厌,所悯为利驱。
博树起后世,要非仁者徒。
两戕合一体,缠纠封皮肤。
虽能夺天造,本末固已殊。
物性循自然,古人岂其愚。
兴怀淳朴风,俛默增叹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走访田间农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明代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现状与变迁。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舍的环境、季节的变化、农事的繁忙以及农民的生活状态。

首句“联步营南门,偶寻野人庐”,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探访农家的场景,营造了一种闲适、自然的氛围。接着,“庐舍类南土,缭垣树扶疏”描绘了农家的外观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树木繁茂,篱笆环绕,呈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乡村景象。

“初柳扬青条,杏萼亦已舒”通过柳树发芽、杏花绽放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随后,“皤皤舍下叟,迎客近门枢”描绘了老人迎接客人的温馨画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客问何乡人,理生今焉如”通过客人的询问,引出了对农民生活现状的探讨。老人的回答中,提到了家庭成员的分布、劳作的分工、过去的丰裕生活以及当前面临的困境,如干旱、水涝导致的收成减少,以及官府的剥削加重。

“园畦五六亩,果木百十株”描绘了农家的果园,通过“折李接桃根,为力勤亦劬”表现了农民辛勤耕作的情景。接着,“三岁结李实,累累蕃且腴”描述了果树的丰收,以及果实的丰富与肥美。

最后,“盈筐易斗粟,足给朝夕需”表达了农民通过劳动换得粮食,满足日常所需的情况。诗人通过“言已意自得,闻之亦惭余”表达了对农民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认同与感慨,同时也反思了自己对于机巧与利益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不仅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勤劳,也反映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变化,诗人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仁义道德的推崇,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