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帆山夕照送顾大往辽海
斜憎樵笛送,迟赖估樯留。
鸦背光犹闪,蜺边綵渐收。
依依映征旆,远过驿西楼。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绩的《分题得帆山夕照送顾大往辽海》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动人画面。首句“落景石帆秋”以“落景”点出时间,夕阳西下,石帆映衬,渲染出浓厚的秋意。次句“馀红挂树头”则通过“馀红”(残余的晚霞)和“挂树头”,形象地展示了夕阳余晖洒在树梢的景象。
“斜憎樵笛送”一句,通过“斜”字描绘了夕阳斜照下的情景,而“憎”字则带出诗人对悠扬的樵笛声的微妙情感,可能是淡淡的离愁,也可能是对友人离去的不舍。“迟赖估樯留”进一步表达出诗人希望船帆能因商业活动而稍作停留,以便延长与友人的告别时光。
“鸦背光犹闪,蜺边綵渐收”两句,通过乌鸦的剪影和霓虹色彩的消退,细腻地描绘了天色渐暗的过程,暗示着夜晚即将来临。最后,“依依映征旆,远过驿西楼”描绘了夕阳余晖下友人远行的场景,诗人深情地目送友人过桥而去,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远处的驿西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夕阳、山景和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词语解释
背光的意思:指逆着光线方向,背对着光源。...
落景的意思:夕阳。《北堂书钞》卷一○六引 隋 黄闵 《武陵记》:“土人为之歌曰……朝日丽兮阳巖,落景梁兮阴阿。” 宋 苏舜卿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欲乘清风,跨落景,以翱翔乎其间。” 清 黄鷟来 《秋日寄淮阴吴嵩山》诗:“徘徊落景催,草草嘆分袂。”...
樵笛的意思:打柴人吹的笛声。 元 周权 《晚眺》诗:“数声樵笛人何处,一路寒山晚翠深。” 清 龚自珍 《摸鱼儿·钮布衣话东西两湖洞庭之胜因题》词:“春乍漏,有樵笛来时,报道燕支透。”...
石帆的意思:珊瑚虫的一种。呈树枝形,骨骼为角质,著生于海底岩礁间。骨骼中之红色节片可为装饰品。 晋 左思 《吴都赋》:“石帆水松,东风扶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石帆》﹝集解﹞引 大明 曰:“石帆紫色,梗大者如筋,见风渐硬,色如漆,人以饰作珊瑚装。”...
树头的意思:树干以上的部分。 唐 韩偓 《残春旅舍》诗:“树头蜂抱花鬚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宋 梅尧臣 《和公仪龙图小桃花》:“三分春色一分休,始见桃花着树头。” 宋 杨万里 《病中感秋》诗:“病中一别祇三秋,况见西风在树头。”...
依依的意思:◎ 依依 yīyī(1) [supple twigs and tender leaves]∶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杨柳依依(2) [be reluclant to part;feel regret at parting]∶恋恋不舍的样子依依不舍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3) [dimly]∶依稀;隐约依依墟里烟...
远过的意思:超过。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仲宣 续自善於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岂但 祁岳 与 郑虔 ,笔跡远过 杨契丹 。” 明 黄宝 《<新书>序》:“﹝ 贾谊 ﹞高世之才……虽古之 伊 管 ,未能远过。”今指远远超过。...
征旆的意思:亦作“ 征斾 ”。古代官吏远行所持的旗帜。 唐 陈子昂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诗:“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唐 张九龄 《酬赵二侍御使西军赠两省旧寮》诗:“使车经 陇 月,征斾绕 河 风。”《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 清 李含章 《重至都门》诗:“每歷旧游疑隔世,暂休征斾当还家。” 清 张际亮 《送云麓督粮粤东》诗:“空山冰雪卧懒出,征斾关河送敢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