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将军课子
碌碌犬与豚,眼中何足数。
将军回猎骑,帐下斑衣舞。
天河东倾月西落,兰膏夜射帘珠薄。
庭槐乌鸟栖复惊,弦诵声高应金柝。
将有法,兵有机,吁嗟易闻不易知。
长平一坑万人死,君不见,邯郸子。
鉴赏
这首诗《吴将军课子》由明代诗人边贡所作,通过对比不同孩子的特质和将军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展现了深沉的家国情怀与历史反思。
诗中以“大儿龙,小儿虎”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两个孩子性格上的差异,一个如龙般雄壮,一个似虎般勇猛,暗示了他们未来的潜力与可能。接着,“碌碌犬与豚,眼中何足数”,则以犬与豚的平凡,反衬出孩子们非凡的天赋与价值。
“将军回猎骑,帐下斑衣舞”描绘了将军在训练或教育子女时的场景,斑衣舞可能是象征着孩子们在学习或表演中的活泼与努力。这不仅展示了将军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也体现了他对子女成长的期待与自豪。
“天河东倾月西落,兰膏夜射帘珠薄”这一句运用了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夜晚学习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教育的持续性。天河与月亮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推移,而“兰膏夜射帘珠薄”则可能寓意着在深夜里,灯光(兰膏)照亮了学习的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线逐渐减弱,强调了学习的艰苦与持久。
“庭槐乌鸟栖复惊,弦诵声高应金柝”进一步描绘了学习环境的宁静与专注,同时“栖复惊”的乌鸟象征着外界的干扰与诱惑,而“弦诵声高应金柝”则表明了学习者内心的坚定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这里通过自然界的动态与人类活动的静止形成对比,突出了学习的专注与决心。
“将有法,兵有机,吁嗟易闻不易知”这一句表达了对教育方法与策略的思考,指出虽然教育的原则易于理解,但实施起来却充满挑战。这不仅是对吴将军教育方式的肯定,也是对所有教育者的深刻提醒。
最后,“长平一坑万人死,君不见,邯郸子”引用了历史典故,警示人们要珍惜和平,避免战争的悲剧重演。长平之战中数十万生灵涂炭的历史悲剧,与当前的和平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提醒读者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它不仅赞美了吴将军的教育智慧,也寄托了对和平与教育的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