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詹守仁归乐安赏析

送詹守仁归乐安

明 · 刘崧
感子抱书还故丘,丁丁伐木念相求。
不愁此别当炎夏,即恐重逢是异州。
绝涧雨深垂螮蝀,乱山日落叫钩辀。
南归定足三冬学,听尔鸣鞭赋远游。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崧为友人詹守仁归乡所作的送别之作。首句“感子抱书还故丘”,表达了诗人对詹守仁带着书卷回归故乡的感慨,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归乡的欣慰。次句“丁丁伐木念相求”,通过想象詹守仁归途中砍柴的情景,寓含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和期待。

“不愁此别当炎夏,即恐重逢是异州”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分别时的季节选择的宽慰,认为即使在炎热的夏天离别也不必担忧,但又担心重逢之时已不在同一地方,表达了对相聚难期的忧虑。接下来,“绝涧雨深垂螮蝀,乱山日落叫钩辀”,通过描绘沿途的自然景色,如深涧、彩虹、夕阳和鸟鸣,渲染出一种离别的凄美氛围。

最后两句“南归定足三冬学,听尔鸣鞭赋远游”,祝愿詹守仁在南方的故乡能静心学习,期待他归来后能有更大的成就,同时借“听尔鸣鞭赋远游”表达了对友人未来远行的想象和祝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送别的不舍,又有对友人的鼓励与期望,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展现了明朝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

词语解释

丁丁的意思:◎ 丁丁 zhēngzhēng[jingle;tinkle] 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等声音伐木丁丁。——《诗·小雅·伐木》...

冬学的意思:农村在冬闲时开办的季节性学校。 宋 陆游 《冬日郊居》诗:“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 徐特立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学说》:“边区 淳化县 的冬学教员,就把一村子拦羊娃娃组织上来,在拦羊时分组教学。” 王老九 《张玉婵》诗:“秋收冬藏民消闲,她在冬学把书念,两月识字整五百,攒下知识常使唤。”...

伐木的意思:◎ 伐木 fámù[woodcutting;lumbering] 采伐林木...

钩辀的意思:(1).鷓鸪鸣声。 唐 韩愈 《杏花》诗:“鷓鴣钩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 宋 欧阳修 《送梅秀才归宣城》诗:“罢亚霜前稻,鉤輈竹上禽。” 清 曹寅 《白杜鹃意谓声似鹧鸪》诗:“何处啼山雪满身,鉤輈愁过落花晨。”(2).象声词。形容某些南方方言的语音。 唐 刘禹锡 《蛮子歌》:“蛮语鉤輈音,蛮衣斑斕布。” 清 沉起凤 《谐铎·雉媒》:“綵衣翩若,软语鉤輈。” 刘师培 《文说》:“故宣之于口,或音涉鉤輈。”...

故丘的意思:亦作“ 故邱 ”。家乡的山丘;故乡。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二:“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之八:“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邱。”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蜀晤》:“蠨蛸门户,烟霞故丘,荒芜围径,庭幃白头,鷫鸘裘冷,难过秋时候。” 清 钱谦益 《陆宣公墓道行》:“人言藁葬在 忠州 ,又云徵还返故邱。”...

鸣鞭的意思:指赶车或骑马时鞭子发出响声,比喻号令传达到位,行动迅速有力。也可形容声势浩大,威风凛凛。...

念相的意思:方言。纪念;纪念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五:“他从军装的左边衣兜里取出一个短短的、锅子很大的洋烟袋,一面往烟袋锅子里装烟,一面说道:‘这是 李司令员 送给我做念相的,也是胜利品。’”...

日落的意思:◎ 日落 rìluò[sunset] 太阳西沉...

三冬的意思:◎ 三冬 sāndōng[winter;three winters] 冬季。三个冬天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杜荀鹤《溪居叟》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汉书·东方朔传》...

相求的意思:互相寻求。《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之二:“离鸟夕宿,在彼中州;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十二:“芳树自妍芳,春禽自相求。”...

炎夏的意思:◎ 炎夏 yánxià[hot summer;dog days] 酷热的夏天炎夏盛暑...

远游的意思:亦作“ 远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2).见“ 远游冠 ”。(3).见“ 远游履 ”。见“ 远游 ”。...

重逢的意思:◎ 重逢 chóngféng[meet again;have a reunion] 分别后又见面;再次相逢;再遇见久别重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