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邢刍父六首(其六)
宋 · 苏泂
太学三旬食,邢家万事空。
初头才过我,半后已无公。
惚恍扶床语,仓皇就木终。
从今颜巷冷,宁复孔尊同。
初头才过我,半后已无公。
惚恍扶床语,仓皇就木终。
从今颜巷冷,宁复孔尊同。
注释
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邢家:指某个人或家族。
空:空荡荡,形容什么都没有。
才过:刚刚经过。
半后:下半段时间。
公:这里指官员或者同僚。
惚恍:迷糊不清的样子。
扶床:倚着床边。
仓皇:慌张。
就木:接近死亡。
颜巷:颜回居住的地方,比喻清贫之地。
孔尊:孔子的尊贵地位。
翻译
太学里的生活忙碌了三十天,邢家的一切都变得空荡荡。刚开始还能见到我,但后来只剩我一人,没有其他官员。
他迷糊中在床边说话,最后慌乱地走向死亡。
从此颜回巷子变得冷清,哪里还会有孔子那样的荣光共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泂的《哭邢刍父六首(其六)》。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故去亲友的怀念和哀悼。开篇“太学三旬食,邢家万事空”两句,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情景,太学是古代的教育机构,这里的“三旬”指的是短暂的时间,而“邢家万事空”则意味着邢家的繁华如今一无所有,万象皆为空。
接下来的“初头才过我,半后已无公”两句,通过对比衬托,更深化了这种凄凉之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生离死别的无奈和悲哀,时间流逝,朋友相继而去,留下自己孤独一人。
“惚恍扶床语,仓皇就木终”两句,则是对亡友邢刍父临终之情景的描绘。“惚恍”形容心中的迷茫和不舍,“仓皇”则表现了急迫与悲痛,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死别离的沉重感。
最后两句“从今颜巷冷,宁复孔尊同”,诗人通过对古代圣贤孔子之地颜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亡友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里的“宁复”意味着难以再次,而“孔尊同”则是指与孔子的尊贵相比,故人已逝,更加凸显出诗人心中的哀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亲友去世和生死别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哀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简洁而情感浓烈,是一篇颇具表现力的悼亡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