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漫兴十首(其六)
览章时昃日,露祷必深更。
岁旱忧疑狱,天寒悯戍兵。
尚遗宽恤诏,朝野共吞声。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东阳的《闲居漫兴十首(其六)》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深深关怀。诗中,“畎亩苍生念”描绘了他对田野百姓生活的忧虑,体现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闾阎白屋情”进一步强调了他对普通人家的牵挂,白屋象征着平民百姓的简陋住所。
“览章时昃日,露祷必深更”两句,通过描述人们在白天忙碌之余,夜晚仍在露天祈祷以求雨露滋润,展现了百姓在艰难岁月中的虔诚与无奈。诗人关注到“岁旱忧疑狱”,在干旱年景里,人们不仅担忧自然灾难,还忧虑社会公正,暗示了社会矛盾的复杂性。
“天寒悯戍兵”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戍守边疆士兵的怜悯,寒冬时节他们的境遇更加艰苦。最后,“尚遗宽恤诏,朝野共吞声”揭示出尽管朝廷发布了一些宽恤政策,但民间的苦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人们只能默默承受,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和对统治者期待的无声呼吁。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诗歌,体现了明朝士大夫阶层对于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公正治理的期盼。
词语解释
白屋的意思:(1).指不施采色、露出本材的房屋。一说,指以白茅覆盖的房屋。为古代平民所居。《尸子·君治》:“人之言君天下者瑶臺九纍,而 尧 白屋。”《汉书·王莽传上》:“开门延士,下及白屋。” 颜师古 注:“白屋,谓庶人以白茅覆屋者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白屋》:“古者宫室有度,官不及数,则居室皆露本材,不容僭施采画,是为白屋也已。” 元 李翀 《日闻录》:“白屋者,庶人屋也。《春秋》:‘丹 桓公 楹,非礼也。’在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堊,大夫苍士黈黄色也。按此则屋楹循等级用采,庶人则不许,是以谓之白屋也。...
苍生的意思:[释义](名)古代指老百姓。 [构成]偏正式:苍(生 [例句]普救苍生。(作宾语)苍生的疾苦。(作定语)...
朝野的意思:[释义](名)旧时指朝廷和民间。现在用来指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方面和非政府方面。 [构成]并列式:朝+野 [例句]朝野人士。(作定语)...
宽恤的意思:见“ 宽恤 ”。亦作“ 宽卹 ”。宽大体恤。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既已决了,便送配所,更莫与问,其宽恤如此。” 宋 苏辙 《论京畿保甲冬教等事状》:“伏乞圣慈,深念根本之地,所宜宽卹,特与蠲免。”《明史·循吏传·陈灌》:“ 灌 丰裁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
闾阎的意思:(1).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史记·平準书》:“守閭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唐 白居易 《湖亭望水》诗:“岸没閭阎少,滩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以臣所见,閭阎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贵,小民奔走拮据,艰於生计。”(2).泛指民间。《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 甘茂 起 下蔡 閭阎,显名诸侯,重彊 齐 楚 。”《梁书·处士传·何胤》:“顷者学业沦废,儒术将尽,閭阎搢绅,尠闻好事。”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五:“皆言衣食于官久,不愿为农,又皆习弓刀,一...
畎亩的意思:◎ 畎亩 quǎnmǔ[field] 田地,田间,田野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
深更的意思:深夜。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丙寅十月十八日,夜大风,深更秉烛书。”《儿女英雄传》第六回:“断不料姑娘你就肯这等远路深更赶来救我这条命。”...
戍兵的意思:戍守边疆的士兵。 前蜀 韦庄 《悯耕者》诗:“如今暴骨多於土,犹点乡兵作戍兵。” 宋 曾巩 《请减五路城堡札子》:“臣尝议今之兵,以谓西北之宜,在择将帅;东南之备,在益戍兵。” 清 查慎行 《随猎归途》诗:“官马散随黄犊卧,戍兵秋较老农閒。”...
吞声的意思:指忍气吞声,不敢发声或表达自己的意见或不满。...
疑狱的意思:◎ 疑狱 yíyù[lawsuit case difficult to judge] 案情不明、证据不充分、一时难于判决的案件...
忧疑的意思:忧虑疑惧。 唐 韩愈 《君子法天运》诗:“利害有常势,取捨无定姿;焉能使我心,皎皎远忧疑。”《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 魏博 搜捕金盒,一军忧疑。” 鲁迅 《彷徨·伤逝》:“我知道我近来的超过她的冷漠,已经引起她的忧疑来,只是也勉力谈笑,想给她一点慰藉。”...
昃日的意思:斜日。喻迟暮。 明 陈子龙 《拟古》诗之五:“玉颜趋昃日,岁晏常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