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坛午坐与送茶诸僧
明 · 邵宝
竹里风来生昼凉,况逢时节近端阳。
也知城外尘能少,却道山中日更长。
云壑飞泉频倚杖,松坛磐石漫焚香。
老僧供茗浑忘味,好向嵩峰问溥光。
也知城外尘能少,却道山中日更长。
云壑飞泉频倚杖,松坛磐石漫焚香。
老僧供茗浑忘味,好向嵩峰问溥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午后在松坛静坐,享受清幽环境的情景。首句“竹里风来生昼凉”,以竹林中的微风带来清凉,营造出宁静的氛围。接着“况逢时节近端阳”点明时令,预示着端午节将至,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息。
“也知城外尘能少,却道山中日更长”两句,对比城市与山间的环境,表达了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城市虽少尘嚣,但山中时光似乎更为悠长,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云壑飞泉频倚杖,松坛磐石漫焚香”描绘了诗人倚杖于云雾缭绕的山间,聆听飞泉之声,焚香于松坛磐石之上,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里通过具体的活动,如倚杖、听泉、焚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内心的平静。
最后,“老僧供茗浑忘味,好向嵩峰问溥光”则通过与老僧的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禅意的理解。老僧提供的茶水,让诗人忘记了其味道,这或许象征着在自然与禅学中找到的精神满足。诗人希望向嵩峰(嵩山)的高僧请教,寻求更深的智慧与启示,体现了他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境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