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陆叔度(其三)
明 · 区怀瑞
发彼昆山,其道骙骙。
酣我文心,元韵不醨。
濯锦璧宫,烨于京师。
如埙如篪,臭味之知。
云衢十舍,驽蹇能追。
酣我文心,元韵不醨。
濯锦璧宫,烨于京师。
如埙如篪,臭味之知。
云衢十舍,驽蹇能追。
鉴赏
这首诗《答陆叔度(其三)》由明代诗人区怀瑞所作,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与情感。
“发彼昆山,其道骙骙”,开篇以“昆山”喻指文学的宝库,形象地描绘出文学之路的广阔与深邃,同时“骙骙”二字则强调了探索文学之道的坚定与决心。
“酣我文心,元韵不醨”,进一步阐述了诗人沉浸在文学创作中的状态,将“文心”比作醇厚的美酒,强调了文学作品的韵味深厚,不易被稀释或淡忘。
“濯锦璧宫,烨于京师”,这里以“濯锦璧宫”形容文学作品如同精美的织锦与玉璧,光彩照人,位于京城,象征着文学作品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如埙如篪,臭味之知”,通过“埙”与“篪”这两种古代乐器的比喻,强调了文学作品之间以及文学家之间的默契与共鸣,如同音乐般和谐,体现了文学创作中的共通之处。
“云衢十舍,驽蹇能追”,最后两句以“云衢”象征高远的目标,而“十舍”则表示距离,整体表达即使面对遥远的目标,即使是行动缓慢的“驽蹇”(比喻行动迟缓的人),也能坚持不懈地追赶,寓意着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与探索都应持之以恒。
整首诗通过对文学艺术的赞美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不懈努力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