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耕亭
宋 · 高斯得
莘郊投耒兴,六百奠殷祀。
南阳辍耰出,汉业偾还起。
圣贤忧世心,秋月照寒水。
彼哉植杖徒,长往见何庳。
我读逸民传,初讶子陵志。
赤符燄方张,注想资共理。
掉头归深山,缪洗巢父耳。
六经凛刀尺,云乎不斯畏。
反覆史氏词,陵去良有以。
维人验进德,必于师友试。
历试犹夫人,成就安能伟。
挽士亦既来,舍王宁得已。
汉道汝不衡,先生可轻议。
钓台千万篇,未有惬予意。
赋诗题思耕,聊与发斯义。
南阳辍耰出,汉业偾还起。
圣贤忧世心,秋月照寒水。
彼哉植杖徒,长往见何庳。
我读逸民传,初讶子陵志。
赤符燄方张,注想资共理。
掉头归深山,缪洗巢父耳。
六经凛刀尺,云乎不斯畏。
反覆史氏词,陵去良有以。
维人验进德,必于师友试。
历试犹夫人,成就安能伟。
挽士亦既来,舍王宁得已。
汉道汝不衡,先生可轻议。
钓台千万篇,未有惬予意。
赋诗题思耕,聊与发斯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耒:农具。辍耰:放下农具。
偾:失败。
忧世:忧虑天下。
秋月:象征清冷公正。
植杖:持杖而立。
庳:低矮。
子陵:严光的字。
志:选择。
赤符:吉祥的预兆。
共理:共同治理。
缪洗:避开。
巢父:古代隐士。
凛:严肃。
刀尺:比喻法则。
历试:多次考验。
伟:伟大。
挽士:挽留的士人。
舍王:舍弃王位。
衡:平衡。
轻议:轻易评价。
钓台:指严子陵钓台。
思耕:思考耕读。
耕:农耕。
发斯义:引发讨论。
翻译
在田野间放下农具,兴起祭祀先祖的念头。从南阳田间起身,汉朝事业虽挫败但又重新振兴。
圣贤们忧虑世间疾苦,如同秋月照亮寒冷的水面。
那些隐居者,手持拐杖悠然离去,他们的低矮身影让人感叹。
阅读逸民传,起初我对严光的选择感到惊讶。
符瑞之火正炽热,激发我思考共同治理之道。
他毅然回归深山,不愿听闻尘世纷扰。
六经如严酷的尺规,警示我们怎能不敬畏天道。
反复研读史书,严光的离去自有其道理。
人的品德提升,必须通过师长的考验。
经历多次考验,才能成就伟大的人格。
挽留士人已经来,舍弃王位怎能轻易放弃。
汉朝的道路若不平衡,先生的评价不能轻率。
关于钓台的无数篇章,却未能满足我的期待。
我写下这首诗,希望能引发对耕读之义的讨论。
鉴赏
这首宋诗《思耕亭》是高斯得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如严光(字子陵)的敬仰和对其选择归隐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莘郊农耕祭祀的场景,引出严光辅佐汉业后又弃官归隐的故事,展现出圣贤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对严光的高尚情操表示惊讶,并引用赤符象征天命,暗示严光的选择并非轻易之举。
接着,诗人指出六经中的道德准则如同刀尺,严光的归隐是对世俗名利的超越,他选择了遵循内心的宁静。诗人反思历史,认为个人品德的检验应在师友之间,而严光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经过多次考验的结果。他认为,即使有才士被挽留,若不能像严光那样坚守原则,其成就也无法伟大。
最后,诗人感慨万分,认为如果不能像严光那样平衡个人与国家,那么对他的评价就显得轻率。他提到严光的钓台虽多,但尚未有一篇能完全表达他对严光的敬意。诗人借此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尊重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个人选择与社会责任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