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史阁部降生赏析

史阁部降生

清 · 张洵佳
昔者史公母,梦遇文天祥。
忠魂三百年,翩然下帝乡。
苍苍果何意,降祥实降殃。
生灵开杀运,忠孝酿劫场。
岂为忠孝者,作事忤彼苍。
故使转轮回,百难一身当。
柴市犹归骨,扬州骨并亡。
实祸亦云酷,虚名乌足偿。
降生太无谓,谁作阎罗王。

鉴赏

这首诗《史阁部降生》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对史阁部(即史可法)降生前梦境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诗中开篇“昔者史公母,梦遇文天祥”,以史可法的母亲梦见文天祥这一奇特梦境作为引子,暗示了史可法与文天祥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精神或命运上的联系。接着,“忠魂三百年,翩然下帝乡”一句,表达了史可法忠贞不渝的精神跨越了三个世纪,最终降临于人间,预示着其非凡的命运。

“苍苍果何意,降祥实降殃”则揭示了命运的复杂与矛盾,一方面带来了祥瑞,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灾祸。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命运多舛的无奈与深思。

“生灵开杀运,忠孝酿劫场”进一步阐述了史可法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忠孝之名背后的悲剧色彩。在这样的背景下,忠孝之举反而成为了命运的催化剂,引发了灾难。

“岂为忠孝者,作事忤彼苍”提出疑问,为何忠孝之人却遭此命运?这不仅是对史可法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当时社会道德与命运关系的深刻探讨。

“故使转轮回,百难一身当”表明了命运的残酷与不公,即使转世轮回也无法逃脱百般苦难。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强烈不满和对个体命运的同情。

“柴市犹归骨,扬州骨并亡”描述了史可法在战乱中的牺牲,即使在柴市英勇就义,也未能避免扬州城的浩劫,体现了其命运的悲壮与无奈。

最后,“实祸亦云酷,虚名乌足偿”表达了对史可法实际遭遇与虚名之间的巨大反差的感慨,指出其命运的残酷远超其名声所能弥补。

“降生太无谓,谁作阎罗王”则以一种讽刺的口吻,质疑为何要降生这样一个充满苦难与牺牲的人物,似乎在问世间是否真的存在公正的主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寓意,不仅展现了对史可法个人命运的同情与思考,也触及了更广泛的历史与哲学议题,体现了诗人对命运、道德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