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中抵莫投一客邸甚素雅主人喜客乃一善士为待至厚既别留此致谢
宋 · 李之仪
客绪如缲茧,山行似踏车。
方疑武陵宿,宛是德公家。
倾盖君何厚,论心我可嗟。
祗应从此别,去路隔云霞。
方疑武陵宿,宛是德公家。
倾盖君何厚,论心我可嗟。
祗应从此别,去路隔云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一段经历,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联“客绪如缲茧,山行似踏车”,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旅途的劳顿与艰辛。缲茧比喻客人思绪的缠绕,如同蚕丝抽茧般复杂;山行则比作踩踏车轮,形象地描绘了在崎岖山路中的艰难跋涉。这两句不仅勾勒出旅途的疲惫,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纷扰与挣扎。
颔联“方疑武陵宿,宛是德公家”,通过引用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武陵宿指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神秘之地,而德公则是对高尚品德的尊称。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眼前景象的疑惑与惊喜,仿佛置身于理想中的桃源,又像是遇到了品德高尚的主人,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敬仰。
颈联“倾盖君何厚,论心我可嗟”,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倾盖,指偶然相遇时,双方停车交谈,形容相逢之偶然与亲切。诗人感叹主人对待客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对自己未能更深入地了解对方内心感到惋惜。这一联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对真诚友谊的珍视。
尾联“祗应从此别,去路隔云霞”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相遇的不舍与未来的离别感伤。云霞象征着距离与阻隔,预示着与主人的分别,以及未来旅程的未知。这一句既是对当前情境的感慨,也是对未来可能遭遇的离别的一种预感,蕴含着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进行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它不仅是一次旅行的记录,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友情、离别的深刻洞察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