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喻士文之柳州马田县丞
解听萧韶知圣德,好将冠冕化文身。
公庭榕叶莺声巧,江水杨花鹢首新。
公退从容询往事,罗池碑刻涴苔痕。
注释
丹符:古代传达重要命令的符节。龙城:古代地名,此处可能指某重要的行政区域。
论治人:讨论和制定国家治理策略的人。
萧韶:古代宫廷雅乐,象征圣明之音。
圣德:圣人的美德或高尚品德。
文身:古代的一种刺青艺术,此处可能象征文化传承。
榕叶莺声:形容公堂环境的宁静与生机。
江水杨花:春天的景象,象征着新的开始。
鹢首:古代船只前端装饰的鸟形雕刻。
公退:退朝后。
往事:过去的事件或历史。
罗池碑刻:可能指一处有历史记载的碑文。
涴苔痕:被青苔覆盖,暗示时间久远。
翻译
带着丹符离开龙城邑,他曾在此议论治国策。能欣赏《萧韶》曲知他有美德,常愿以文身代替冕旒冠冕。
公堂上榕叶莺鸣声婉转,江边杨花装饰着鹢舟的新鲜。
退朝后从容询问往昔之事,罗池碑文已蒙上岁月的青苔痕迹。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谢肃的《送喻士文之柳州马田县丞》描绘了友人喻士文离京赴任的情景。首句“丹符佐邑龙城去”,以象征权力的丹书符节,点出喻士文前往偏远的柳州任职,龙城暗指其目的地的威严与遥远。次句“金阙曾为论治人”回忆他在京城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参与政事的经历,显示出他的才能和过往。
第三句“解听萧韶知圣德”,通过赞美他能理解音乐《萧韶》,暗示他有高尚的德行和艺术修养,表明对他的敬仰。第四句“好将冠冕化文身”,则期望他能以文人风范影响当地,如同脱下官袍,以学问和智慧治理地方。
第五、六句“公庭榕叶莺声巧,江水杨花鹢首新”,通过描绘公堂前榕树绿叶间莺啼的生动画面和江边杨花随流水的新鲜景象,烘托出马田县丞任所的自然之美,也寄寓着对友人的祝福。
最后一句“公退从容询往事,罗池碑刻涴苔痕”,在友人闲暇时询问历史,体现了他对文化的尊重和对过去的反思,同时“罗池碑刻涴苔痕”则以历史遗迹的沧桑,寓意着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仕途的深沉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赞美了喻士文的才德,又寄托了对他的期待和对离别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词语解释
碑刻的意思:[释义](名)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 [构成]偏正式:碑(刻...
从容的意思:[释义](1) (形)基本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她从容应付敌人。(作状语) (2) (形)(时间或经济)宽裕。时间从容。(作谓语)联绵式。 [反义]慌乱、慌忙、慌张、急迫、紧迫、紧张...
丹符的意思:帝王的符信。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敕命远出者,仍用一黄纸封套,上下悉用牙刻方宝识之。其文曰:‘丹符出验,四方之宝。’”《明史·太祖纪二》:“发丹符,验天下金穀之数。”...
公退的意思:公务完毕,离开官厅。 唐 许浑 《姑熟官舍寄汝洛友人》诗:“务开唯印吏,公退只棋僧。” 南唐 伍乔 《寄张学士洎》诗:“不知何处好消忧,公退携壶即上楼。”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王元之 在 黄 日,作竹楼与 无愠斋 。记其略云:后人公退之餘,召高僧道士烹茶炼药,则可矣;若易吾斋为廐库厨传,则非吾徒也。”...
公庭的意思:(1).古代国君宗庙的厅堂或朝堂。《诗·邶风·简兮》:“硕人俣俣,公庭万舞。”《南史·褚裕之传》:“ 向 ( 褚向 )风仪端丽,眉目如画,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 清 曾国藩 《金陵楚水师昭忠祠记》:“甚者,如 九洑洲 之役,攻剿三四日,凋耗二千人。唱凯於公庭,饮泣於私舍。”(2).朝廷,公室。《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閭,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3).公堂,法庭。 唐 王勃 《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怀道术於百龄,接风期於四海,依然梵宇欣象,...
冠冕的意思:[释义](1) (名)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2) (名)冠冕堂皇;体面。无冠冕之皇帝。(作定语) [构成]并列式:冠+冕...
江水的意思:即 长江 。《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辽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诱 注:“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谓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导也。”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 盆城 去 鄂渚 ,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 江水 。”...
金阙的意思:(1).道家谓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荒中有两金闕,高百丈。” 唐 杨炯 《盂兰盆赋》:“晃兮瑶臺之帝室,赩兮金闕之仙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金闕远,紫宸高,苍天梦梦。”(2).指天子所居的宫阙。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指金闕以长鎩,向王路而蹶张。”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青云随步朝金闕,各要把此衷竭。” 清 赵翼 《己卯元日早朝》诗:“糺縵五云金闕朗,太平中外一家春。”...
龙城的意思:(1). 汉 时 匈奴 地名。为 匈奴 祭天之处。《汉书·匈奴传上》:“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 龙城 ,祭其先、天地、鬼神。”(2).借指 匈奴 。 南朝 梁简文帝 《陇西行》之一:“ 乌孙 涂更阻, 康居 路犹澁。月晕抱 龙城 ,星流照 马邑 。” 唐 张籍 《妾薄命》诗:“君爱 龙城 征战功,妾愿青楼歌乐同。”(3).帝都,京城。 唐 骆宾王 《秋云》诗:“盖阴连凤闕,阵影翼龙城。”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孟冬行朝飨礼遇明禋岁行恭谢礼》:“凤阁祥烟,龙城佳气,明禋恭谢时丰。”(...
论治的意思:讨论研究治国之道。《说郛》卷九九引 宋 戴埴 《鼠璞·封章》:“本朝於章奏,凡论治大体及有关於圣躬者,往往留中不出。”...
罗池的意思:池名。在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市 。池上有庙,祀 唐 代文学家 柳宗元 , 柳 曾为 柳州 刺史。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广西四·柳州府》:“ 罗池 ,在府城东,水可溉田,有 罗池庙 ,即 柳宗元 祠也。” 清 赵翼 《和立崖游虎丘》:“ 罗池 誌庙文, 孟亭 画壁影,故事倘可循,私心窃有请。”...
圣德的意思:亦作“ 圣惪 ”。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也用以称帝德。《史记·五帝本纪》:“ 昌意 娶 蜀山氏 女,曰 昌僕 ,生 高阳 , 高阳 有圣惪焉。”《后汉书·李固传》:“四海欣然,归服圣德。” 唐 杜甫 《哀王孙》诗:“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明 宋濂 《送刘永泰还江西序》:“圣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那 周公 姓 姬 名 旦 ,是 周文王 少子,有圣德,辅其兄 武王 伐 商 ,定了 周 家八百年天下。”《清史稿·礼志八》:“惟 ...
水杨的意思:蒲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柳》﹝集解﹞引 苏颂 曰:“蒲柳即水杨也,枝劲韧,可为箭笴。”...
苔痕的意思:苔藓滋生之迹。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苔痕上阶緑,草色入帘青。” 宋 张耒 《无题》诗之一:“出门蹄道苔痕满,隐几书尘鼠蹟多。” 清 龚自珍 《鹊楼仙》词:“安排疏密,商量肥瘦,自劚苔痕辛苦。” 郁达夫 《偶过西台有感》诗:“偶向西臺臺畔过,苔痕犹似泪淋痕。”...
往事的意思:◎ 往事 wǎngshì[history;the past;past events] 从前的事情往事历历在目...
文身的意思:◎ 文身 wénshēn[tattoo] 在人的皮肤上刺绘出有颜色的花纹或图形断发文身...
杨花的意思:指柳絮。 北周 庾信 《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囀,二月杨花满路飞。” 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 过 五溪 。” 宋 陈偕 《满庭芳·送春》词:“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杨花若不沾泥去,尚可随花落绣裀。”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你看,柳絮!杨花!多么轻的杨花呀!”...
莺声的意思:(1).黄莺的啼鸣声。 唐 白居易 《春江》诗:“鶯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 元 王逢 《题张后山西堂》诗:“柳行接陇鶯声迥,椶影涵波鹤思閒。”(2).多比喻女子宛转悦耳的语声。《水浒传》第一百回:“ 琼英 在城下鶯声娇囀,叫道:‘我乃郡主,保护大王到此,快开城门。’”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白素秋》:“耳畔鶯声嚦嚦,口脂之馥直透鼻观。”...
治人的意思:(1).统治他人。《孟子·滕文公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 宋 曾巩 《思政堂记》:“正己而治人,故谓之政。” 王闿运 《<老子注>序》:“观其词意,务欲胜民、久国、治人、用道。”(2).指治理国家的人才。《荀子·君道》:“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宋 秦观 《任臣上》:“ 李石 当国,荐弟 福 可任治人,繇监察御史为户部侍郎。”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法》:“有治法而后有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