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萱草
乱榛扶易直,轻燕掠微斜。
爱欲移当背,忧宜摘送茶。
苕华比颜色,同向国风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池边萱草在雨后绽放的美丽景象,以及诗人对萱草的喜爱与思考。首句“池上多萱草,雨馀纷好华”点明了地点和季节,萱草在雨后的清新环境中显得格外生机勃勃。接着,“乱榛扶易直,轻燕掠微斜”通过对比,以榛木的杂乱衬托出萱草的挺拔,轻燕的飞翔则增添了动态美,表现出萱草在自然中的和谐共存。
“爱欲移当背,忧宜摘送茶”表达了诗人对萱草的喜爱之情,想要将这份美好带在身边,无论是喜悦还是忧愁,都能从中找到慰藉。“苕华比颜色,同向国风誇”则将萱草的颜色与国家的风雅相联系,赞美其不仅美丽,更具有文化内涵,能够代表国家的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萱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生活情感的深切体会。
词语解释
爱欲的意思:指情爱和贪欲。《坛经·忏悔品》:“自性归依浄,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 寿禪师 垂诫云:‘但能消除情念,断絶妄缘,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心如木石,虽復未明道眼,自然成就净身。’”...
国风的意思:(1).《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 周 初至 春秋 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也不尽是民间作品。(2).国家的风俗。《史记·殷本纪》:“帝 武丁 即位,思復兴 殷 ,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以观国风。” 唐 宋中 《送韦参军》...
苕华的意思:美玉名。《竹书纪年》卷上:“ 癸 命 扁 伐 山民 , 山民 进女于 桀 二人,曰 琬 曰 琰 。后爱二人。女无子焉,斵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 琬 ,华是 琰 。”后以指德容美好的女子。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鬻女》:“果是玉无瑕,休言价,愿将白璧聘苕华。” 清 龚自珍 《乙酉得汉凤纽白玉印喜极赋诗》:“ 夏后 苕华刻, 周王 重璧臺。”...
送茶的意思:(1).敬茶;献茶。《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杭州佛日禅师》:“来日普请, 维那 令师送茶。”《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送茶让坐已毕,老爷就问起这句话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那人见我説 广东 话,以为是乡亲,便让坐送茶。”(2).旧时婚俗,男方向女家送聘礼,叫“送茶”。后亦以“送茶”泛指送礼。《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 金莲 问:‘ 乔大户 家昨日搬了去,咱今日怎不与他送茶?’”(3).喝茶时以食物助饮。 叶灵凤 《能不忆江南·采芝斋的熏青豆》:“这是一种滋味很淡泊的小吃,可以用来送茶,也...
向国的意思:享国。谓帝王在位年数。嚮,通“ 享 ”。 汉 王充 《论衡·谢短》:“ 夏 自 禹 嚮国几载而至於 殷 ?”...
萱草的意思:(1).植物名。俗称金针菜、黄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其根肥大。叶丛生,狭长,背面有棱脊。花漏斗状,橘黄色或桔红色,无香气,可作蔬菜,或供观赏。根可入药。古人以为种植此草,可以使人忘忧,因称忘忧草。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 唐 万楚 《五日观妓》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明 张时彻 《采葛篇》:“愿留枯根株,化作萱草枝。”(2).借指母亲。 明 刘基 《发安溪至青田戎事急不得留有感》诗:“朝原思脊令,夜船梦萱草。” 明 何景明 《为李秀才寿母...
颜色的意思:◎ 颜色 yánsè(1) [colour]∶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2) [countenance;facial expression]∶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3) [pigment;dyestuff] [口]∶指颜料或染料(4) [tincture]∶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5) [good looks]∶女...
易直的意思:平易正直;平易质直。《礼记·乐记》:“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孔颖达 疏:“易谓和易,直谓正直。”《新唐书·艺文志序》:“六经之道,简严易直,而天人备。” 明 吴承恩 《祭孙淳斋文》:“渊源之学,经济之才,光明之心,易直之性,气禀刚大,量包宏深,所谓福禄寿考,追逐焉而不置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