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偶有异闻作此发浩叹赏析

偶有异闻作此发浩叹

明 · 庞尚鹏
秦廷不信马如鹿,赵高坐法夷三族。
如何白昼人寰中,一手能掩天下目。
峨冠徐步曳长裾,儒名盗行何胜诛。
利欲滔天比洪水,排山漂木人其鱼。

鉴赏

这首诗以明代庞尚鹏的作品《偶有异闻作此发浩叹》为背景,通过描绘历史事件与人物,展现了对权力、道德与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首句“秦廷不信马如鹿”,借用典故,暗指秦朝统治者对真相的忽视和不信任,将忠诚的臣子比作不可信的马,预示了后续悲剧的展开。接着“赵高坐法夷三族”一句,点出赵高这一历史人物,他因谋权篡位而遭法律制裁,家族被夷灭,形象地展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情。

“如何白昼人寰中,一手能掩天下目”,诗人感叹在光天化日之下,有人竟能遮蔽众人的眼睛,隐藏真相,操纵舆论,揭示了权力背后隐藏的黑暗与不公。接下来“峨冠徐步曳长裾,儒名盗行何胜诛”两句,讽刺了那些表面上以儒家道德自居,实际上却行盗贼之事的伪君子,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强烈批判。

“利欲滔天比洪水,排山漂木人其鱼”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上贪欲横流、道德败坏的现象,将贪婪比作洪水,排山倒海般席卷一切,将无辜之人比作漂浮在水中的木头和鱼,形象地描绘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境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实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权力滥用、道德沦丧以及社会不公的深切忧虑和批判,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正义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