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相里烛
唐 · 方干
相逢未作期,相送定何之。
不得长年少,那堪远别离。
泛湖乘月早,践雪过山迟。
永望多时立,翻如在梦思。
不得长年少,那堪远别离。
泛湖乘月早,践雪过山迟。
永望多时立,翻如在梦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相逢:相遇。未作期:没有预先约定时间。
相送:相互送别。
定何之:决定去哪里,指不确定的离别方向。
不得:不能。
长年少:长时间保持年轻,比喻青春不老。
那堪:怎么忍受得了。
远别离:遥远的分别。
泛湖:在湖面上泛舟。
乘月早:趁着早上的月光。
践雪:踏着雪。
过山迟:过山时行动迟缓。
永望:长久地眺望。
多时立:站立了很长时间。
翻如:反而好像。
在梦思:在梦中思念。
翻译
相遇未曾约定时间,离别之时又将去向何方。青春年华无法长久停留,更何况还要承受这遥远的别离。
泛舟湖上趁着月色启程,踏雪过山步伐缓慢。
长久地遥望站立,反而感觉如同在梦中思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的《送相里烛》,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和深远思念的诗篇。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离去友人的无限思念。
"相逢未作期,相送定何之。" 这两句诗表明诗人与朋友的相遇没有预定时间,但当朋友要离开时,却又不得不确定方向和目的地。这反映出一种命运无常、人生无奈的情感基调,同时也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不舍。
"不得长年少,那堪远别离。" 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对于青春易逝和友情难得的珍惜之情,以及面对远行离别时内心的无奈与痛苦。
"泛湖乘月早,践雪过山迟。"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旅行者的景象,其中“泛湖”、“乘月早”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而“践雪过山迟”则显示出旅途的艰难和时间的流逝。这两种情境对比鲜明,突出了离别时内心的矛盾与复杂。
"永望多时立,翻如在梦思。"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长久地凝视着朋友远去的方向,内心却像是在做梦一样,对现实中的离别感到不真实。这不仅是对目送之情的描写,也是对友情深度思念的一种抒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更是一次心灵的自我对话与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