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漕赴召(其四)
宋 · 洪咨夔
走卒儿童口是碑,百年几见好监司。
浣花镜月经行处,草木江山亦去思。
浣花镜月经行处,草木江山亦去思。
注释
走卒:低级差役。儿童:小孩子。
碑:口碑,赞誉。
百年:长时间,长久。
好:优秀,良好。
监司: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浣花镜月:形容景色优美,如同镜中月影般清幽。
经行处:经常行走的地方。
草木江山:自然景色,包括花草树木和江山大地。
去思:离去后的思念,怀念之情。
翻译
走卒和儿童口中流传的,是难得的好官吏的口碑。历经百年,又有多少优秀的官员能被人们铭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所作的《送范漕赴召(其四)》中的第四句。诗人通过"走卒儿童口是碑"这一生动描绘,将范漕的良好口碑比喻为百姓口中流传的碑文,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他的赞誉和敬仰。接下来的"百年几见好监司"则进一步强调了范漕作为优秀官员的难得,暗示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崇高。
"浣花镜月经行处"一句,诗人以浣花溪畔的镜子比喻范漕的政绩如明镜般照见人心,他所到之处,连自然景物都仿佛带着他的影子,流露出对他的怀念之情。最后一句"草木江山亦去思"更是深化了这种情感,连草木江山都似乎因范漕的离去而感到惋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任的深深依恋和对他的赞美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范漕作为监察官的清廉与才干,以及他在当地百姓心中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