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坡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及次韵前篇二诗草稿真迹即用其韵(其二)
清 · 汪仲鈖
清溪相送来黄州,侨寓城南恰春夜。
惊魄乌台缧绁边,闲心狮座幡幢下。
铁拄杖瘦信步携,药玉船深尽清泻。
蔬饭六时分供养,竹梅一院联朋亚。
枯形瘁色固世弃,美景良辰宝天借。
梦里妻孥月缺圆,镜中须鬓花开谢。
回头富贵总浮沤,放眼乾坤真传舍。
苦则能全当道李,佳须渐入堆盘蔗。
有田不去岂非顽,来日无多更堪怕。
展公剩墨识公心,渔樵杂处何妨骂。
惊魄乌台缧绁边,闲心狮座幡幢下。
铁拄杖瘦信步携,药玉船深尽清泻。
蔬饭六时分供养,竹梅一院联朋亚。
枯形瘁色固世弃,美景良辰宝天借。
梦里妻孥月缺圆,镜中须鬓花开谢。
回头富贵总浮沤,放眼乾坤真传舍。
苦则能全当道李,佳须渐入堆盘蔗。
有田不去岂非顽,来日无多更堪怕。
展公剩墨识公心,渔樵杂处何妨骂。
鉴赏
这首清代汪仲鈖的诗,以苏轼在黄州的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他在定惠院寓居的月夜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心境与生活态度。
首句“清溪相送来黄州”,以清溪之水象征着友人的陪伴和生活的流转,将读者带入了黄州这个特定的时空。接下来,“侨寓城南恰春夜”点明了季节和地点,暗示了苏轼在此地的孤独与宁静。
“惊魄乌台缧绁边,闲心狮座幡幢下”暗指苏轼被贬乌台的经历,但他的内心却在佛寺的静谧中找到了闲适。随后,诗人描述了苏轼手持铁拄杖,漫步院中,享受清泉洗涤的场景,体现了他的坚韧与淡泊。
“蔬饭六时分供养,竹梅一院联朋亚”描绘了苏轼简朴的生活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处,与朋友分享时光。他虽身处困境,却能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视富贵如过眼云烟。
“回头富贵总浮沤,放眼乾坤真传舍”表达了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富贵如同短暂的泡沫,而真正的智慧在于看透人生的无常,放下执着。
最后,诗人以“苦则能全当道李,佳须渐入堆盘蔗”赞扬苏轼在苦难中保持完整的人格,以及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结尾两句“有田不去岂非顽,来日无多更堪怕”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提醒珍惜当下。
整首诗以苏轼的月夜生活为线索,展现了他面对困境的豁达与坚韧,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道义的坚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