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常山和昔年留别诗
宋 · 苏轼
伛偻山前叟,迎我如迎新。
那知梦幻躯,念念非昔人。
江湖久放浪,朝市谁相亲。
却寻泉源去,桃花应避秦。
那知梦幻躯,念念非昔人。
江湖久放浪,朝市谁相亲。
却寻泉源去,桃花应避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伛偻:弯腰驼背。叟:老人。
迎我:迎接我。
如迎新:像对待新人一样。
梦幻躯:虚幻的身体。
念念:时刻想起。
非昔人:已非昔日之人。
江湖:指四处漂泊的生活。
放浪:流浪。
朝市:都市。
谁相亲:谁是亲人。
泉源:源头,指归隐之处。
桃花:象征隐居生活。
避秦:避开尘世。
翻译
老翁弯腰在山前迎接我,如同迎接新客一般。他哪里知道,我已是梦幻般的躯壳,不再是往日的自己。
我在江湖中漂泊已久,早已没有亲近的人在都市中。
我决定返回源头,那里桃花盛开,或许能避开尘世纷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开头“伛偻山前叟,迎我如迎新”表明诗人被山前的老翁以一种纯朴真挚的方式接纳,就像对待新朋友一样,这里的“新”字强调了一种新的开始和纯洁的情感。紧接着,“那知梦幻躯,念念非昔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与现实的区别,意识到身在世间如同梦幻,内心的思念早已超越了往日之人。
“江湖久放浪,朝市谁相亲”一句,则是对长时间漂泊于江湖之间、在市场上寻觅生活伙伴的无果感慨。诗中的“我”似乎已经厌倦了这种漂泊不定、缺乏深厚情谊的人生状态。
最后,“却寻泉源去,桃花应避秦”表达了一种逃离世俗纷争、追求心灵净土的愿望。“桃花”在这里象征着隐逸生活,而“避秦”则可能是指避开那些喧嚣与束缚,寻找一片宁静之地,以实现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是诗人在物欲横流、社会纷争中所表现出的清醒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