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高伯强赏析

赠高伯强

宋 · 王庭圭
高郎读书有何好,如鱼蠹书终日哨。
爨烟不属长苦饥,行吟安得追风骠。
群公顿网加罗搜,未肯放子出一头。
先生上堂应劳苦,向来白璧何时酬。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展现了对高伯强勤奋读书却遭遇不公平待遇的同情与感慨。

首句“高郎读书有何好”,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高伯强读书行为的不解,暗示了读书的价值在当时社会中可能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或重视。接着,“如鱼蠹书终日哨”一句,运用比喻,将高伯强比作鱼儿啃食书籍,生动地描绘了他长时间沉浸在书海中的刻苦形象,同时也暗含了读书虽勤但未必能有所获的无奈。

“爨烟不属长苦饥”一句,进一步揭示了高伯强生活的艰辛,即使日夜苦读,也无法解决温饱问题,体现了社会底层读书人的困苦境遇。“行吟安得追风骠”则以“行吟”(边走边吟诵)的形象,表达了高伯强即便是在行走中也不忘读书的情景,而“追风骠”则是快速奔跑的骏马,这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高伯强追求知识的急切心情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

“群公顿网加罗搜,未肯放子出一头”两句,通过描述当权者(群公)的苛刻选拔制度,暗示了高伯强虽有才华却难以脱颖而出的困境。这里的“顿网”、“罗搜”都是形容选拔之严苛,而“未肯放子出一头”则强调了高伯强在竞争中被压制,难以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

最后,“先生上堂应劳苦,向来白璧何时酬”表达了对高伯强的深切同情与期待。上堂,即进入官府或学府,这里象征着高伯强希望得到赏识和机会。而“白璧”则比喻高伯强的才能,暗示了他虽然才华横溢,但何时能得到应有的赏识和回报仍是一个未知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伯强个人经历的描绘,反映了宋代社会中知识分子面临的种种困境与不公,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