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允兆秋草诗十二首(其七)
明 · 邓云霄
秋老空嗟百卉腓,愁心此夕转依依。
征夫泪落明妃冢,少妇苔侵长信扉。
天外关山何处尽?阶前綦履向来稀。
红颜渐与群芳歇,来岁王孙归未归。
征夫泪落明妃冢,少妇苔侵长信扉。
天外关山何处尽?阶前綦履向来稀。
红颜渐与群芳歇,来岁王孙归未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绪。诗人通过“秋老”、“百卉腓”等词句,形象地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景观变化,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
“愁心此夕转依依”,表达了诗人在这特定时刻内心的情感波动,似乎在这一瞬间,所有的忧愁与思念都变得更加浓烈,难以自抑。这种情感的深化,不仅关乎个人的遭遇,也可能是对更广泛人生境遇的感慨。
“征夫泪落明妃冢,少妇苔侵长信扉”,这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借以表达复杂的情感。明妃即王昭君,她的故事常常与边塞、离别、忠诚与牺牲相联系;而长信宫则是汉代窦皇后被幽禁的地方,象征着女性的孤独与哀怨。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天外关山何处尽?阶前綦履向来稀”,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的孤独与外界的广阔对比,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对过去的怀念。同时,“綦履”(细长的鞋子)的意象,既可能指向女性的特征,也可能象征着某种特定的身份或角色,增添了诗歌的象征意味。
最后,“红颜渐与群芳歇,来岁王孙归未归”,这两句将个人的命运与自然界的变迁相联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里的“王孙”通常指贵族子弟,也隐含了对远方亲人或理想状态的期待与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色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人生、历史、自然之间深刻关联的思考。